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半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破800亿元

2015年08月24日 20:03    来源: 新华网      王淑娟

  (记者王淑娟)互联网保险正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扩张,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就实现保费收入81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逼近2014年互联网保险全年总保费规模。

  市场人士认为,互联网保险已经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政策鼓励和资本追逐的双重带动下,未来互联网保险的行业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传统保险或将被“挤压”。

  上半年保费收入逼近去年全年规模

  “以前对保险的印象不太好,因为投保、理赔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手续繁琐,但后来试着从互联网上买了一份保险,发现投保和理赔服务都可以快速完成。”上海市民成先生告诉记者,近日他在太平洋产险的微信平台上买了一份航班延误险,后来飞机延误了大约40分钟,想不到他无需申请和任何操作,就自动在微信上收到了赔款红包。

  确实,互联网保险正用新的体验开始改变人们对传统保险的印象——昂贵的保费、销售的骚扰电话、复杂的免责条款、繁琐的理赔流程等等。如今,互联网对保险业的催化作用已在业内形成共识,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正从保险销售、健康医疗、车联网等领域“挤压”传统保险业。

  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呈现爆发式增长。中保协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市场的保费收入突破800亿元关口,其中互联网人身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52.8亿元,同比增长343.4%,占寿险公司累计保费收入的比例提升至3.5%;互联网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63.2亿元,同比增长69%,占产险累计原保费收入的8.5%。

  不仅规模加速扩张,互联网保险的市场经营主体也不断增长。截至上半年,全行业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产寿险公司达到96家,较2014年年底新增11家。而2011年,这一数字只有28家。

  市场人士认为,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持高速增长,一是由于理财型保险产品在第三方电商平台等网络渠道上的销售热度继续,同时互联网车险保费收入增速处在一个明显的上升通道中;二是由于保险公司对于互联网渠道重视度大增,加大了拓展力度,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转战互联网,寻求新的市场空间。

  车险一头独大 结构不均衡待突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险种结构上看,目前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存在结构不均衡问题,尤其表现为车险“一头独大”,而人身保险公司的长期寿险、健康险发展相对较慢。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中占比和贡献最大的险种是车险,占比达到56.4%;意外健康险占3.6%,普通型寿险占2.5%。

  据中保协分析,车险是刚性需求最强、保费空间巨大的险种,主要服务的人群对便捷、高效的服务有着更强烈的需求。相比之下,寿险尤其是期交的长期险险种,保险功能不易被大众理解,且一般需要大量的服务跟进,所以互联网渗透率较低。

  “互联网保险的特点之一是保险产品的简明性,如果保险设计过于复杂,客户无法仅凭自身的保险知识对保险产品全面了解,极易产生误解。”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裁万士家认为,人寿保险尤其是保障类寿险,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并不适宜在网上进行销售。根据他们的调研,消费者在网上初步了解人寿保险后,大多数仍是选择从能够为他提供更详尽信息的保险代理人处购买。

  据记者了解,这也是“世界难题”。纵观海外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轨迹,“在线搜索频率提高,实际投保较低”的窘境一直存在。

  渗透率不高 “服务+”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尽管互联网保险行业规模呈爆发性增长,但应该看到,目前互联网保险的渗透率并不高。数据显示,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占行业总保费的比例为4.7%。此外,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对全行业保费增长的贡献率为14%。

  究其原因,广发证券指出,目前互联网保险最成熟的环节是对保险产品信息的线上搜索反馈,但这仅仅是网络保险的最基本服务,后续的投保、服务以及索赔环节却普遍处于起步阶段。

  “互联网保险应该是有温度的保险,要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并且要服务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服务到的人群。”众安保险CEO陈劲指出,互联网保险除了“产品+”和“技术+”,还包括“服务+”。“如果不走向服务,永远做不大。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创造新的产品,改变既有的服务形态,使互联网和保险真正发生化学反应,才能打开真正的市场。”

  业内分析认为,“互联网+”的战略机遇对于保险行业的市场格局和创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的落地,互联网保险未来的发展也将“快马加鞭”。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帅认为,作为有可能达到万亿级规模的市场,目前互联网在保险业的渗透率不高,还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未来互联网保险产品将向个性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