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3%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

2015年08月14日 06:46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人民 银行 13日召开记者会,对近期人民币热点问题作出解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一段时间以来, 人民币中间价与市场汇率偏离幅度较大,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师的普遍估计,这种偏差大约累积了3%。中间价基础报价机制完善后经过两天的调整,人民币汇率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3%左右的累积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偏差校正已经基本完成。

  张晓慧称,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汇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今年前7个月,作为经常项目主体的货物贸易顺差高达3052亿美元,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的最主要的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的重要基础。 中国经济在全球仍然是看好的,今年上半年,虽然形势比较复杂,困难挑战也很多,经济略有下滑,但仍然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延续了6月份企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正在出现积极变化。同时,我国 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加。这些基本面决定了从长期看,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可以说当经济中其他因素和困难积累起来的偏差得到校正后,从我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现实出发,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当前不存在 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此次中间价报价改革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和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是利好消息。一个僵化的、固定的汇率不适合中国国情,也不可持续。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有利。一个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的状态。

  易纲表示,“人民币要贬值10%以促 进出口”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中国不需要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此次完善汇率机制是从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化机制出发,使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资本项目可兑换持续推进。

  易纲表示,中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这样一个有管理的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它既体现了汇率调整的弹性和灵活性,又能在市场波动过大时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市场对汇率机制更加有信心,整个经济运行更加平稳。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