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周四虽未出现股民戏谑的“法定砸盘日”式暴跌,但弱势震荡依旧。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沪指一度骤跌2%至3614.74点,随后两度攀升欲站稳3700点,但均未告成功,各大股指最终全部绿盘报收。
与继续震荡下挫相比,愈发凸显的“地量”现象则更为股民们所关注和热议。
量能不及“千股停牌”时一半
周四当天,沪深两市总量能仅为7071.4亿元,创出半年以来新低。要知道,即使是在“千股停牌”的7月8日,沪市的成交量也保持在7002亿元,但昨日的指标则仅有3575亿元,堪堪才超过了一半。事实上,缩量已经成为近一个月以来的持续性节奏——自7月6日重大利好刺激大盘创出9434亿元之后,一个月以来就再也没能超越这个数值,尤其是本周以来,沪指日交易额再未站上过4000亿元。与之相对应的是,成交极度低迷的市况也极大制约了A股市场行情的持续性,从而呈现出跌宕市特征,指数明显被框定在一百余点的狭窄区间内加速震荡,而且震荡区间有越走越窄的趋势。
三组数据诠释交易量能骤减之谜
市场交投为什么会低迷如斯?记者多方采访和查阅数据后,发现了以下三条重要成因。
首先从公募数据来看,泽平宏观数据显示,基金新发份额大幅缩水。7月公募基金新发份额为2237亿份,相比6月的2372亿份和最高峰5月的3348亿份,略有下降。但考虑到7月国家队救市购买的2000亿份额,实际7月公募基金新发份额仅有237亿份,几乎下降了90%。7月私募基金的发行规模则为166亿元,相比最高峰6月的359亿元看降幅过半。
再看其他资金面数据。从日频交易指标看:除过单日成交金额外,日换手率和两融日余额下降数据也都接近一半。具体而言,日成交金额从6月平均值1.74万亿和最高峰5月28日的2.36万亿下降至7月末的0.88万亿。日换手率从6月平均值3.00%和6月末的3.41%下降至7月末的1.80%。两融日余额从6月均值2.19万亿和6月末的余额2.05万亿下降至7月末的1.34万亿。
第三组数据,来自每周新开户数和证券保证金余额。数据显示,新增证券一码通账户从6月的周均110万户,和最高峰5月底的每周新增164万户,下降至7月末的34万户。证券保证金周余额从最高峰6月初的3.85万亿下降至7月末的2.89万亿。可见,新开户数已增长乏力,散户入市步伐放缓。
地量指标渐现暗示变盘点临近
市场中素有“地量见地价”的股谚,那么,眼下的剧烈缩量、窄幅震荡下调行情,是否预示着即将迎来向上变盘?
“从今年2月份那次调整时的量能看,沪指单边最低量为2109亿元,多数时间的地量水平在2600亿元附近,而当时指数在3000点附近。以目前的股价水平推测,眼下的地量水平可能就在3000亿元附近。”陈玖福等市场人士较为乐观的认为,地量指标的逐步接近,或许暗示着变盘也已临近,或者说,至少可以判定目前所处位置离阶段性底部已经不远。
值得关注的是,公募持仓数据居然已不声不响的降到了历史低位——数据显示,上周公募偏股型基金仓位下降2.87%,仓位降至59.85%,这一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且接近于2008年熊市底部水平。公募基金其仓位水平是重要的市场风向标,因此,上述数据或也可视为变盘点临近的重要征兆。 记者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