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网贷通解困小微企业融资难 工行植根实体经济

2015年08月06日 20:26    来源: 新华网    

  站在互联网+的时代风口上,互联网与金融的跨界融合,正在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业界在关注眼花缭乱的创新和融合的同时,也在关心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向何处去。

  一方面,一些互联网企业手握网络流量和用户数据,积极将其“贴金”变现,催生了金融服务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一贯低调、严谨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触电”,发挥资金、技术、信誉、数据、渠道等优势加快改造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运用互联网技术重构和提升金融服务竞争力。

  8月6日,银行业龙头老大工商银行公布的互联网金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宇宙行”的“融e购”电商平台交易额累计达到2044亿元,同比增长26.8倍,全面涵盖B2C、B2B、B2G业务;“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用户总数达到130万户,“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交易额突破230亿元,整体呈现加速态势;快捷支付工具“工银e支付”客户突破6000万户,交易额突破80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工行基于大数据的个人信用贷款产品“逸贷”,余额超过1900亿元;小微企业互联网贷款产品“网贷通”,已累计向7万多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73万亿元贷款,此举让工行保持线上、线下小微企业融资规模双第一的地位。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尽管发展模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说,金融服务于经济,只有植根实体经济,提升实体经济效率和质量、促进消费者价值增长,金融业才能找到自己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首先,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创新需要鼓励。互联网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金融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小微企业、长尾客户等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地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成本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开大门,使金融资源普惠到普罗大众。以往,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ATM、POS机部分解决了这些问题,现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让这些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容易。

  其次,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要引导金融注入实体经济,才能鼓励“好孩子”、淘汰“坏孩子”。例如,工行的大数据融资产品“公司逸贷”,通过“随刷随贷,即时使用”的一触即贷服务模式,将数据转化为可评估的价值,既解决了风控问题,又挖掘到了新的商业机会,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短短1年多时间已经为1.2万家小微商户解决了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鼓励差异化,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创新体系。比如,工行的“融e购”既“不设门槛、坐地收租”,也不“自采、自销、自物流”,而是采取开放、共赢、免费的平台理念,通过差异化经营战略拓展市场、建设涵盖B2C、B2B、B2G的综合化电商平台。这是因为工行建设电商平台不是为了靠商品经营盈利,而是为了实现商品交易与支付、融资等金融功能的无缝结合来提高客户粘性和活跃程度,拓展信息数据积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以融引商,以商促融”。随着“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加速向生产经营、政府服务等领域拓展,各方面借力互联网重构发展模式的需求非常迫切。银行系综合化电商平台较之单一的B2C平台,在打造“互联网+产业+金融”的多方共赢发展模式,带动各行各业实现“互联网+”可能会更具有生命力,未来发展空间会更大。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