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增持出现井喷。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7月1日至7月26日发稿前,沪深两市已有79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增持计划或实施了增持,增持金额合计近500亿元,同时涉及股份增持的公告共有1818条。
据上交所的最新统计显示,7月1日以来,沪市共有45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份增持计划或实施了增持。相关人员已实施增持的上市公司共266家,增持股票19.21亿股,增持金额为246.51亿元。
在7月初股价连续大跌的情况下,7月8日,证监会发文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产业资本增持公司股份。允许减持过股票的产业资本可以通过证券公司定向资管等方式立即在二级市场增持本公司股票;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的(连续十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超过30%的),董监高增持本公司股票可以不受窗口期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达到或超过30%的,可以不等待12个月立即增持2%股份。
证监会表示,上述规则出台后,有利于产业资本抓住机会,在合理价位增持本公司股票,同时避免公司股价出现非理性下跌。
“大股东、董监高的行动给市场透露了‘该公司股价被低估’或者‘未来有增长空间’的积极信号,会赢得投资者认可。”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规则外,根据监管要求,6个月内出现减持的上市公司需按减持规模分类增持公司股票,减持5亿元以下的增持比例不低于减持金额的10%,减持5亿元以上的增持比例需在20%以上。
民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半年产业资本增持规模将至少达到900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增持潮下,部分公司增持比例很小,有些甚至按“手”来计算,仅仅增持100股。对于这种“走过场”的做法,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这样的做法仅是一种响应式的表态,对于股价的信心支撑并无实质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