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工信部: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

2015年07月22日 08:43    来源: 京华时报    

  昨天,2015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再谈提速降费,表示要加快高速宽带网络的建设,持续推进网络的提速降费。来自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以及相关专业人士齐聚一堂,畅谈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之路。

  京华时报记者顾梦琳

  互联网融合传统产业

  此次大会以“产业融合,互联共享——新技术、新机遇、新生态,共筑安全网络新空间”为主题,大会共设30场论坛,将在3天时间里围绕移动互联网服务、物联网发展、云计算、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等话题展开讨论。

  在昨天上午的开幕论坛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介绍,“互联网”+“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北京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从产业技术上看,北京率先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新兴领域,大力促进信息消费,有效推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互联网生产应用,当前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占信息服务业的比重达到30%,连续几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

  张伯旭称,北京工业云服务平台主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研发创新以及产品生产中遇到的信息化成本高、研发效率低下、产品设计周期较长等多方面问题。目前该平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云制造平台,注册用户达12.5万户,提供超过150种的各类应用软件,服务了众多中小企业。

  再提网络提速降费

  在昨天上午的开幕论坛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致辞时表示,2015年是互联网加速融合的一年,工信部也将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持续推进网络的提速降费工作。

  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在主旨报告中披露了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数据,截至目前,我国3G、4G用户总数已突破6.7亿,其中4G用户达到2.5亿。

  运营商论道5G技术

  昨天,三大运营商代表就“互联网”+“通信行业”的新机遇进行的讨论成为关注的焦点。三大运营商均在会上表示,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推动4G的普及和发展,同时大力开发5G网络,为“互联网+”和物联网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基础。

  此前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披露的消息显示,2020年之后5G技术将开始商用。在谈及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时,中国电信创新部总经理李安民表示,今年8月1日在部分重点城市正式上市上线“天翼4G+”,比4G更快。中国联通产品创新部副总经理陈扬帆表示,联通将在2016年完成宽带网络光纤改造。

  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沈红群介绍,目前公司内部在不断跟进5G的研究,并牵头制定整个5G需求的白皮书。在沈红群看来,5G最重要的变化将是速率上的提升,可能会从现在4G时代的MB时代,提升到5G时代的TB时代。

  □与会者说

  360齐向东90%网站容易被黑

  互联网安全也是此次大会的热议话题。昨天,奇虎360公司总裁齐向东在论坛中表示,以前的互联网安全,面对的是一个操作系统,用一些软件就能够解决安全问题了,但是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以后,互联网上智能硬件很多,网络安全的威胁就变得非常重要。

  齐向东表示,根据360的测算,目前40%的网站有后门,70%的网站有高危的漏洞,90%的网站容易被黑。在齐向东看来,大数据时代,漏洞已经成了网络安全事故的一个原发点。而除了漏洞之外,网络攻击的方式和源头也日渐多样化,解决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新的安全问题,必须从数据到人员、到技术要全面应用大数据的技术。

  百度张亚勤物联网是互联网走向物理化

  昨天,百度总裁张亚勤发表演讲谈互联网物理化。在张亚勤看来,过去的30年,互联网做的事情其实是把音乐、视频等所谓的信息文本,从物理的模拟的世界放到互联网上,把它数字化、虚拟化,然后把人和信息连在一块。但未来30年,要做的事情是把互联网里学到的技术、商业模式,把它影射回物理世界,然后变成物理化。

  在张亚勤看来,互联网的物理化有三个维度,一是万物互联,在将来的5年中,将会有至少50亿的新的设备被连接到互联网;二是互联网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被用于实际产业和生活;第三个维度则是人工智能,一个模式是机器会变成人的助手。

  阿里俞永福互联网将向数据时代演进

  昨天下午,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俞永福发表演讲表示,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十几年之后,传统互联网行业其实已经结束了,下一个10年的“风口”将是数据技术产业。

  在俞永福看来,数据技术产业的重要性是能够产生很多增量,“比如互联网技术应用在出租车这种行业中,增值的意义不大,因为出租车的数量比较少,而应用到专车中,则会改变供需平衡,带来有价值的增量”。

  俞永福认为,10年之后没有人再会讨论互联网产业,因为所有产业都已经互联网化。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定义的互联网和非互联网的融合将成为主旋律。而在这一融合中,核心的一点实际上是大数据。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