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生股民调查:有学生瞒家人炒股赔光生活费
“广场舞大妈”入市,“90后”在校大学生也加入“炒股大军”。无数的股民,在这一轮暴涨暴跌中体验着人生大起大落。与此前网上及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大学超过三分之一学生炒股所不同,南京高校的大学生股民似乎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财经类高校中。
实习生 时娴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梅建明
陈迪晨
数说
3成大学生炒股?南京是百分之一
近日,《新华每日电讯》针对大学生炒股现象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大学生投入了5万元以上。
那么,南京的大学生是不是也疯狂入市了?扬子晚报记者前往南京汉中门上的华泰证券探访。“前段时间涨的时候,每天有很多学生来开户。这几周由于大跌,热情才歇下来。”工作人员说。
连日来,扬子晚报记者在十余所南京高校采访发现,校园中有相当数量的暑期留校生,其中一部分专注于炒股,不过绝对数量并不多,“一百人中有一两个炒股就不错了。”此外,这些学生股民投放的资金大多在3万元上下,多的也不超过5万元。
金融系股民多 老师有时会荐股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得知,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炒股比较多,以金融专业为最。
一些财经类专业高校学生表示,班里到大二大三时,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炒股。上课时,老师也会推荐几只收益率比较高的股票。“绝对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整个学校有几万人,真正炒股的也就一两百人左右吧。”
理工类院校炒股人数则会少很多,如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有炒股的同学表示,即使炒,做技术分析的人也不多。一般选择以宏观国家政策为依据,看看就下手了。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在高校中炒股的男生人数绝对多于女生。一名大二金融专业女生表示,由于现实的股票交易,都是真金白银流入流出,会比较担心风险。男生则会胆大一些。据调查,男生比较偏向收益高、有一定风险性的股票交易,女生则多偏向稳健一些的银行股或基金。
高校探访
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南京仙林一所大学,随机采访了近20名大学生,其中有两名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暑假留校主要为了炒股。随后,记者又辗转来到江宁的江苏经贸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在内的多所大学,采访了25名留校大学生,其中4人明确自己在炒股。那么,他们的盈亏情况都怎么样?
A.感觉型 成功逃顶赚万元,又逢低抄底
股市的这轮暴跌中,不仅多数老股民未及时抽身,一些机构机资者也没能离场。对于一些尚是股市门外汉的大学生来说,能及时回笼资金,殊为不易。记者采访到的南京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大学生童同学,就是凭着感觉,成功在这轮暴跌中跑步离场,并又在低点时入市。
童同学告诉记者,他在2014年5月份买了一只偏股型基金,到2015年6月初时,发现账面上多出了12000元。这时,他感觉到了要收手的时候,于是果断卖出,获利超万元。果不其然,在他卖出的几天后,也就是6月15日,沪指开始大幅下泻。7月3日,沪指已经失守3700点。当记者问及他为何能在此番大跌之前卖出时,他表示感觉到沪指上了5000点有点不正常,怕有风险就下意识出手卖掉了。
沪指下探3700点以下时,他又凭感觉认为股市已经探底,便又入手了几只股票。虽然后来又有下跌,但这几天沪指已经开始反弹,他又开始赚钱了。童同学告诉记者,“中国股市信息严重不对称,散户在市场中是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不能有死守等大涨大赚的心态,能赚一点就要跑。”
对于自己的操作心得,童同学称自己每天只看账户金额,如果比前一天多了,就不继续研究。如果比前一天少,就会仔细注意下是哪一只股票在跌,跌的大概原因是什么。分析一下这只股票市场的外部环境,或企业的内部活动,考虑是否要将股票卖出。他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非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资本操作时,一般都比较关注政策等宏观方面的趋势。
B.研究型 3万炒到12万,这轮也亏了
一名金融专业的大二男生巢同学,从去年到今年,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将自己的3万元启动资金炒到了12万。不过,虽然他对股票的研究挺多的,但这次大跌依然没能逃过,损失惨重。
巢同学向记者坦言,由于父母炒股,他高三毕业后便开始跟着父母学着炒股,并带着3万元的启动资金账户进入大学。最初,他跟随父母的脚步多一些,那时他们院系里大一新生很少有人炒股的,那个时候,他课间经常看股票,开始研究股票相关的知识,基本成了半个专家了,最多的时间账面资金达到了12万多元。“我们班上现在炒股的同学算是比较多的,班级同学有三分之一在炒股,也就10来人吧。”巢同学称,因为专业的关系,同学间也有交流,相比于学校其它专业,他们炒股人数偏多一点。
巢同学表示,他关注股票的依据一是题材,二是业绩,三是K线。他自己之前买的都是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之类的热点题材。他称,自己虽然有时候也会做短线,但不会做超短线,毕竟超短线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到上课和学习。6月下旬开始,巢同学也避免不了下跌的情势,不过,他称进股市不能抱着总要赚钱的心态,而是以实践为主,这样才能乐观平和地面对股市的震荡。
C.谨慎型 瞒家人炒股,生活费都没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审计专业的大学生苦笑着说,由于父母不支持她炒股,所以钱是自己的积蓄和部分生活费,启动资金为7000块。由于是自己的钱,她操作格外谨慎,结果一亏再亏,7000块钱亏掉大半了,连在学校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保障了。
这名大学生告诉记者,由于连续的大跌,不仅把之前赚的亏了进去,还搭进去了下个月的饭钱,几只股票已经严重缩水,深度套牢。她表示,自己也只是看宏观的,不怎么了解技术分析。她入手的几只股,已经连续跌停,自己被套牢后,也不想割肉出局,还想东山再起。所以现在股市上出现小的跌幅,对她而言,都会带着杠杆效应一样被放大,弄得天天都很紧张。
“还好已经放暑假了,我要在暑假中把亏掉的部分生活费赚回来,现在有空就看看股票。”这名大学生说。
满眼都是亏?也有学生赚150万
21岁的小洁(化名),是一名就读于内地某211大学的香港学生。小洁从2013年10月开始进入股市,用50万元本金炒到了最高峰时的200万,这对于一个年仅21岁、且从未接受任何系统金融知识的女孩来说,无疑被周边同学视为“传奇”。小洁家境优越,她告诉记者,50万元本金是爸爸给她的。
出身文科类专业的小洁其实对数字、理财一窍不通,“我是比较没有理财头脑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身边的朋友劝我要学会理财。”小洁觉得一般的理财方式“来钱慢”,所以在朋友的“引路”下,开始接触股市。
“今年3月股市行情大好,那时我已经把股市里大部分的钱套现,所以本金的50万已全额还给爸爸。”小洁说。
专家观点
别跟风“跑步”进场
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卞志村表示,他支持与金融等相关专业学生炒股,或者交易基金、期货等等。进行这些资本的操作,可以有利于大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学以致用。有资金的同学,也可以真金白银操作,但不支持大规模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没有资金的同学,可以进行模拟交易。其他非金融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是否炒股,但一定要进行风险控制或者评估,也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不能为了跟风牛市,而匆忙跑步进场,也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之外的事。
卞院长建议学生选择长线投资,因为短线投资,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一轮股市中,很多“中产”的股民损失惨重,有的损失几百万上千万,然而大学生股民中损失惨重的并不多,因为很少有大学生股民融资炒股,他们的风险控制意识比一般股民还强,“这些孩子初次下水比较谨慎,本金也不算多,多是学金融财会的,为以后的投资增加点感性认识,也算是一种社会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