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A股或迈入机构投资者时代:私募短线抗跌 公募长线稳定

2015年07月14日 08:16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A股或迈入机构投资者时代

  A股连续三天出现千股涨停的盛况,之前因连续跌停无法卖出股票的股民再面临无法买进博反弹的困境,而不少基民在最近的反弹中三天收益率已超过15%。近一个月来,A股市场频频出现的戏剧性转变为股民做透了风险教育,不少股民纷纷表示,打算以后不再费神炒股而是改买基金。

  文/图/表

  广州日报记者 吴倩

  昨日,A股再度大涨,两市逾1500股涨停,然而,不少股民却陷入赚了指数没赚钱的尴尬境地。“不是开盘涨停也是高开封涨停,根本买不下手,想做个T+0都无从下手。”股民胡小姐抱怨称。

  涨市:

  多只基金两日收益超15%

  A股已出现连续第三天千股涨停的盛况,不少股民开始将目光投向基金。“基民为了博复牌的涨停,基金出现了大量的净申购,基金经理手上有钱却买不进票,基民预期涨停板个数会增加继续申购。”昨日,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正在进入一种前所未料的“正循环”。

  事实上,即使没考虑昨日A股的盛况,自7月9日A股大扭转以来,不少基民已获得了超过10%的收益。

  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显示,仅7月9日、10日两个交易日,具可比数据的486只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中,有136只、占比约28%的产品收益率超过10%。其中,华泰柏瑞积极优选收益率高达近19%,易方达中小盘(110011,基金吧)、易方达消费行业、诺德优选和嘉实医疗保健的收益率也均超过16%。

  跌市:

  一成私募逆市赚钱

  而在此前A股调整中,尽管机构投资者也难逃系统性风险,但却表现出相对散户的优势。

  据好买研究中心数据,6月期间纳入统计的2780只私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7.79%。但其中有407只是上涨的,占比14.64%。涨幅超过30%的有7只,涨幅超过20%的有26只,77只涨幅超过10%。涨幅最高的“泽泉景渤金融投资”基金上涨127.22%。

  多空仓型和市场中性型私募表现更是出色,其间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99%和3.30%。

  “本轮市场调整中,及时调整仓位或者合理使用对冲工具的股票型产品,不仅能有效避开本轮调整,甚至能够获取可观收益。”有研究人士称。

  “当时市场单月上涨的速度非常快,我直觉上开始对短期市场比较担忧。”据深圳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透露,6月,翼虎投资旗下的股票型产品开始进入减仓阶段。6月9日,余定恒已经将仓位减至一成。

  而据记者了解,在最近一个月的A股调整中,不少股民的亏损幅度都超过了30%。新浪财经最新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占比约达24%的股民亏损幅度超过50%。

  影响:

  股民加速变基民

  “通过这一次市场大幅度的中期调整和波动以后,中国很可能进入了一个机构投资者的时代。”广发基金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李双武指出。

  “起码基金不用担心涨停买不进、跌停了卖不出,随时可以买卖。”股民周先生称。

  据悉,境外成熟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比例多在70%左右,美国机构投资者更是占90%,很少有美国人自己炒股,股市的参与主体主要体现为养老金、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

  “事实上,长期以来,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占比过低的投资格局,导致A股市场形成了交易频繁、换手率高、市场缺乏理性和长期投资理念等不成熟特征。专业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有很大的空间,也是必然的趋势。”业内人士指出。

  关注

  既可调仓又可做对冲的私募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人士建议,目前股市已经从高点大幅回撤,未来宽幅震荡的概率越来越大。在此时点,投资者应多关注一些既可以灵活调整仓位,又可以使用对冲工具的私募基金。

  过往数据显示,在市场大幅调整中,私募基金的整体跌幅通常明显小于公募股票型基金。据好买上述人士分析,一是,公募股票型基金始终要保持80%以上的股票仓位,而私募基金的仓位相对灵活。第二,许多私募基金可以投资股指期货,可以通过做空股指期货对冲市场回调风险。不过,从长期来看,公募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业绩则优于私募普通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业绩。

  小贴士

  哪些渠道可购买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是由个人或几个人以不公开的方式,私下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募集资金,投资于二级市场,并就取得的利润按比例分成的一种理财方式。私募基金不能公开宣传和做广告,借助信托公司发行,经过监管机构备案,资金实现第三方银行托管。所以私募基金的性质决定了发行这个私募基金的四个关系方,即投资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和托管银行,都可以销售这个产品。此外, 一些具有销售资格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则可以提供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信托产品、私募股权PE/VC、新三板基金等“泛金融”产品供投资者选择。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