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以“玉石”为名:上海交大教授为千古商道正名

2015年07月13日 09:53    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江苏溧阳玉料,是良渚文化(约距今5300-4000年)玉器的典型用料。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文化最为发达的一支,其典型器如玉琮、玉钺等直接为后代的中原王朝所继承。

  一百多年前,德国人李希霍芬到东亚探查,回国后著书提出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并一直影响至今。一百多年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席教授叶舒宪这条横贯欧亚的古道上,花了一年时间进行着一场三万里的发现之旅。他发现:早于丝绸贸易兴起2000多年,玉石贸易早已在这条通路上输送。

  “从研究出土文物和古代文献中发现,这条外国人命名的商路起初是为了运输玉石。”这条“玉石之路”,不仅更新了人们对传统“丝绸之路”的认知,而且对华夏文明国家的由来提出新的认识。

  叶舒宪教授表示,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命名,指的是从公元前 114 年到公元 127 年,中国河套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这条通路以张骞通西域的事件为起点,至今2000多年。”

  而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考古发现,叶舒宪教授提出“大传统”的概念。“在文明还未开始时,玉石文化已经积淀下来。”他认为,从全球范围看求,比丝绸更早期的跨地区国际贸易对象是玉石,包括由玉石开发所衍生而来的金属矿石,“我们最新的研究把这条传统意义上的‘丝路’又往前推了2000年。”

  据悉,在“丝绸之路”日渐兴旺和流行的同时,对“玉石之路”的学术研究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刚刚起步。为了解开“玉石之路”这一谜题,新世纪伊始,叶舒宪教授对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玉石之路考察,足迹遍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省份。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杨庆存把这条通路称为“叶教授用脚绘出来”的。“叶先生为学术界提出了一种方法论的歧视,让史学研究不再仅限于文献研究。”

  去年6月起,叶教授一年内先后五次深入山西道、河西走廊、环腾格里沙漠等传统“丝路三线”,实地考察齐家文化玉石矿起源。今年6月份,他深入沙漠、戈壁、无人区,完成草原道、河套地区的勘察,绘制出西部与矿资源分布图。此外,在刚刚结束的这趟旅途中,他和团队发现了两座玉石矿山及一座汉代古城遗址,佐证了学界对“玉石之路”的推测。

  据了解,叶舒宪教授提议“玉石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申报工作也正在启动之中。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2015.07.10

  原文:以“玉石”为名:上海交大教授为千古商道正名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