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古玉价格倒挂:旧的卖不过新的

2015年06月25日 09:39    来源: 沈阳晚报    

  “这块玉猪使用了双阴线技法,基本可以确定为商晚期西周早期的物件,这是高古玉中难得一见的珍品。”6月10日,有20多年古玉收藏经验的任明学小心翼翼地打开红包布,露出一件油亮亮的玉猪,边展示边向记者介绍,目前古玉器与瓷器、铜器很早就成为海外拍卖市场上的重要项目。

  但就国内而言,尽管古玉近十年来一直保持上涨之势,红山玉器、商周玉器以及汉代玉器等在近年举办的拍卖会上拍出高价,但与其他藏品相比,市场价格还是低迷,收藏价值还有潜力。

  高古玉卖不过明清玉

  “我们把玉器分为高古玉、中古玉、明清玉、当代玉。”任明学介绍,在如今的玉件收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更喜欢明清玉,在投资领域,明清玉的火爆程度也远胜于古玉,这让玉器市场出现一个怪圈,旧的卖不过新的,新的卖不过籽玉原料。

  任明学解释,这种现状的产生原因是多样的,有文化和鉴赏层面的原因,也有政策以及市场层面的影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们生活趋于富足,所以这个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更加精巧细腻,构思更加巧妙,用材也颇为讲究,出现了很多巧夺天工的旷世奇作,使玉器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度。而唐以前的古玉,玉质珍贵、工艺精致、题材稀罕,但由于出土、交易等种种限制,其真正价值并未在市场上得到体现。

  造成古玉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还有政策的因素。由于对盗墓现象的打击,对古玉器一般不采取收购的方式,这导致古玉成了一件烫手山芋,国内古玉市场没有完全放开,有些个体古玩店更是弃之不收。另外,由于民间对古玉的认识不够,也致使古玉市场发展缓慢,价格相对较低,若与国外拍卖行价格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古玉的价值不可估量

  在任明学看来,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古玉在今后的五六年有望进入黄金时代。

  “古玉由于受生产力限制,相较于工艺精湛的明清玉来说,精品可能稍有不足,但它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估量的。”任明学介绍,古玉是承载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现在研究几千年文化的重要实物,其研究价值不可忽视。和大量制作的明清玉不同,古玉本身数量稀少,在当时属于帝王用玉,材料几乎都是新疆和田玉,普通人几乎是没有条件佩戴,存市量稀少决定了古玉必将会物以稀为贵。

  “七八年前,我花几千元在古玩店买到的一块汉代玉牌,如今已经升值了几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高古玉的价值正在显现。”任明学认为,古玉交易市场如果今后能朝着更为健全的方向发展,那么古玉收藏也会步入黄金时代。

  古玉收藏也讲究题材

  啥样的古玉才有收藏价值?任明学认为,每一件古玉都要综合评估,要从古玉的材质、工艺、稀有程度、包浆、渗色等方面去评价它的价值。

  一般来说,随葬古玉比日常用品的玉粗糙,收藏价值会稍差一点。从题材上看,人物题材的古玉最贵,雕刻起来也最难。其次是动物,然后才是其他题材。古玉大多以动物题材为主,像龙凤呈祥之类的很多。故事题材的玉雕在宋以后才逐渐出现,明清比较多。

  对于古玉收藏的新手,任明学建议,要加深对玉器的认识,领悟能力增强到一定水平后,才能慢慢去收藏更古老的玉器。另外,新手也可以先从明清玉器入手,多看少买,有一定辨识能力后再从事古玉收藏。否则,很容易买到假货。

  鉴别古玉要“望闻问切听”

  中医学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在古代玉器鉴藏中,同样可以借鉴用来对古代玉器进行鉴定。

  ●关键字望

  首先要断材识玉,看古玉的材质和工艺。其次看玉器的工艺、形制、纹饰、代表文字。对古玉形制、纹饰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会解读出古玉的年代。

  ●关键字闻

  古玉是有气味的。一般来说,生坑器往往有一种或浓或淡的“土香味”或“墓土味”。

  ●关键字问

  要多方面自我提问:皮壳、包浆、沁色对不对?形制、纹饰合乎什么年代?玉质对不对?气味有何特点?工艺是老工、新工、手工、机工?要把自己想到的问题都问完,尽量不留死角。

  通过拿掂分量,大体估量一下器物的密度多少,基本可以推算是何种玉质。用手不断地搓摩,感觉器表及线条是圆润流畅,还是犀利扎手。

  ●关键字切

  一般来说,史前玉器“稚拙神秘”,商代玉器“庄严敦厚”,西周玉器“轻盈清新”,春秋玉器“细密繁缛”,战国玉器“精致流畅”,秦汉玉器“雄伟豪放”,隋唐玉器“刚健华贵”,宋元玉器“洗练生动”。这些突出特征,通过目测、手感还是较容易分辨的。

  ●关键字听

  一般来说,和田玉发出的声音有一点金属音韵。但由于坑口不同、朽蚀及钙化程度不同又会体现出不同的音色,这要通过长时间的不断试验和感知才能区别出来。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