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基金经理跑赢大市的三大法宝

2015年06月25日 08:1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最近老毕有一个亲身体验,不妨跟大家分享。在期权领域。本人虽以做空为主,但发现一些值博率高的机会,也会改变策略,全攻型做多,全球最大旅游网站Trip Advisor便是老毕早前买入认沽期权的对象。

  开仓不久,Trip Advisor沿着预期方向走,股价反覆向下。不出两周,12月到期的认沽期权已升至老毕预设目标价。半月不到有此成绩,原应心满意足,严守纪律平仓获利。然而,我并没有这样做,一心趁手风顺多赚几点,到价不抛,继续让这个交易处于open状态。

  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6月某天,Trip Advisor于美股开市后无甚动静,“确认”形势后,老毕以为无惊无险又到四点。万料不到,Trip Advisor当天下午宣布与酒店集团万豪国际(Marriott International)达成策略伙伴协议,股价应声涨了7%。期权杠杆非同小可,押错方向不是开玩笑的。可是,若然老毕当机立断,即时在市场上sell to close(卖出平仓),也不过赚少许多,决不致明赢变输。多等片刻的结果是:Trip Advisor一放绝尘,全日涨了12%!

  到了这个地步,老毕惟有投降,想不亏都不行。回想此役,我虽然早已定下目标价止赚位,但仍敌不过贪念,只能怪自己无法严守纪律,由赢变输咎由自取。同理,当盘路处于下风时,严守止蚀一样甚至更为重要,所谓plan the trade, trade the plan(计划交易,执行计划),手上没有足够弹药,如何fight another day(再战来日)?

  讲到交易员,基金经理大都跑输指数,事实摆在眼前,无谓辩驳。然而,最近看到一项统计,2014年美国少于二成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跑赢基准;在某些类别,跑赢大市的基金更少至一成。换句话说,选股基金跑输指数的比率介乎八至九成,乃三十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

  专业投资者选股技巧不一定胜于散户,理由总有十个八个。可是,在已经很低的基础上,去年跑赢大市基金比率仍然大插水,a race to the bottom(比谁更差)乎?

  那倒不一定,由投资大师格兰厄姆(Jeremy Grantham)创办的GMO,就这个现象提供了一种说法,值得做梦都想跑赢大市的基金经理一听:美股基金要取得优于标普500指数的回报,三项条件中至少要满足一项(最好两项,三项都有当然要恭喜你)。

  哪三样?

  第一,现金不会成为回报的拖累;第二,国际股票(非美股)表现相对出色;第三,小型股回报至少跟得上大型股。

  GMO认为,美国主打大型股的基金,alpha来自这三项条件的配搭和天时地利是否配合。在标普500指数跑赢国际股票、小型股和现金的日子(即去年的情况),投资组合中5%持有国际股票,5%持有小型股,1%持现金的美股基金,一开始便注定不可能有好结果,因为三项条件无一满足。除非基金经理有本事在标普500成分股中选到一打以上的超级靓股,否则如何跑赢大市?

  说穿了,就是进取一点、风险胃纳高一点,买定离手后看老天爷是否庇佑,派幸运之神下凡扶阁下一把。

  港股A股化后,专攻低价股的基金粉丝无数。风险与回报若成正比,传统基金必有大手追入这类股票的压力。GMO的分析和结论,对香港可能更适用。(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


(责任编辑: 康博 )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加息预期升温 美银行股领涨大市      2015年06月15日
  • · 中大市值成长股 转向主升浪      2015年04月09日
  • · 2014年度十大市值新闻      2014年12月26日
  • · 腾讯领跌蓝筹 恒指全日收低      2014年03月26日
  • · 科网股反弹恒指收涨      2014年03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