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8年修复路困难重重

2015年06月24日 11:0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重庆大足千手观音修复纪实。图片来源网络

  央广网北京6月15日消息(记者丁飞 陈鹏)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坐落于重庆宝顶山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高7.7米、宽12.5米,开凿于距今800多年的南宋年间,是中国最大的集雕刻、彩绘、贴金于一体的摩崖石刻造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

  2007年的一天,千手观音一根手指突然脱落,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对千手观音病害的极大关注。此后,千手观音开始了8年艰辛的修复之路。

  经过数百位专家和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曾经满身“伤病”的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于6月13号顺利完成所有“手术”,重现金身。一场耗时持久、国内外罕见的石刻造像修复工程,也彻底画上了句号。8年里,这尊国宝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康复过程?

  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象征慈悲与智慧。根据唐代《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发愿要护佑众生,于是生出千手千眼,救护人间苦难,遍观世情百态。千手观音,便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之一。

  在我国众多的千手观音石窟造像中,重庆大足石刻宝顶山千手观音堪称“国宝中的国宝”:在80多平米的整块崖壁上,主尊层叠展开830只手臂,状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如果仔细看,每一只手都姿态各异、浑然天成,手心处有一只彩绘的“眼睛”。

  然而,8年前,这尊摩崖石刻造像,却“生病”了——“病入膏肓”。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

  刘曙光:用四个字叫“惨不忍睹”。本来你说千手观音在佛教造像中、在信徒当中,是非常神圣庄重的,大家是有苦有难来向她倾诉的。可在修复前来看,你会首先同情,千手观音造像她所正在经受的苦难。

  原本金碧辉煌的主尊,全身暗淡失色,脸上斑驳不堪;金箔多处脱落或翘起;手指残缺不全,轻则手指断裂,重则齐掌而断;佛像上五颜六色的彩绘,因为多年的风雨侵蚀,也脱落成模糊的灰蓝色。根据专家组的“体检报告”,佛像全身病害34种,病害面积近200平米。2008年汶川地震后,有人甚至担心,这尊修建于南宋时期的千手观音还能撑多久?

  “手术”。必须“手术”!刘曙光说,2008年6月,对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进行抢救性保护,被列为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

  刘曙光:千手观音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石质文物保护的壹号工程,为什么呢,不仅仅是因为它重要,而是因为它各种各样的病害非常的典型,这些病害不光是在千手观音身上,在大足石刻,在整个川渝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都存在,所以它的技术难度,它的病害复杂性它是全国第一号。

  最终,由曾主持修复乐山大佛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詹长法教授出任项目负责人,国内外120多名专家参与,一场耗时将近8年的千手观音“大修”手术开始了。詹长法说,修复难度之大,国内外罕见。最大的难点,就在“修旧如旧”。

  詹长法:因为它已经存在800多年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就像对待一个得了病的老人一样。面对这么一个历史老人,我们怎么进行修复,那就是我们应该最大化的保留它的历史信息。如果我们重新把它造的金碧辉煌的,那是创造,不是修复。

  一般的千手观音石窟造像,是凿出32只或48只手臂来象征“千手”,而宝顶山千手观音,却真实地拥有近千只手臂。但也正因此,修复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被第一次使用在文物修复中,修复人员为每一只手都制作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并绘制出一副全景图。830只手臂里,有403只都需要从里到外彻底修复。国家文物局验收专家组组长黄克忠说,技术上的难题一个接一个。

  黄克忠:里面的手指已经风化了、断了,要把里面的造清楚;怎么给它加固,外面贴金,贴金完了以后还不成,防止凝结外面还要用另外一种材料进行加固。光技术上的难题一个接一个。

  最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3D激光扫描、3D打印、近景摄影、X光探伤、红外热成像扫描等高科技,千手观音的3015只患病手指,一一得以重生,它也顺利完成了所有的“手术”,一扫往日的病容,重新焕发精神,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的詹长法,会感慨地说,这8年,也是今天的人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

  詹长法:这件作品,它是南宋雕刻的,历史上又经过这么多次的修复,我们当代谁经历过那个时候,你知道那时候人家的情感是什么,你知道那时候人家的生产水平是什么,我们不知道,所以我们在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还要去修出那种东西,显然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做出我们当代人对古人的一种维护,然后我们的子孙后代看到这些东西,人家可能会说,恩,做的不错。为什么呢,我们能从这里面看到了宋代或者说明代前人留下的一种东西,什么东西,工艺和材料。所以说文物修复的概念就是传承,怎么传承,不是没有保留的传承,一定要有保留。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