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德国ManzCIGS薄膜组件转换率达16%

2015年06月24日 07: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于 南

  无论“光伏技术哪家强”的争论有多激烈,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推陈出新”是每个产业发展遵循的宿命。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近期了解,随着中国光伏市场的火热,一些曾经“小众”却具有广阔前景的光伏技术路线正在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而资本的助力,则很有可能加速其产业化的进程,从而对“大众”构成某种威胁。

  就在不久前的“上海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展览会”上,德国老牌设备制造商——Manz(以下简称德国Manz)发布了其CIGS(铜铟镓硒)的最新研究成果,即量产CIGS薄膜太阳能组件的转换效率突破了16%,刷新了世界纪录。

  更值得关切的是,相关知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目前德国Manz正在与几家有合作意向的中方企业深入洽谈,而其中不仅包含了大型央企,还包含有传统晶硅类光伏制造企业。

  转换效率刷新纪录

  Manz方面介绍,此次效率显著的提升主要得益于Manz在共蒸镀工艺中于玻璃基板上应用了新一代CIGS半导体材料。且新的CIGS组件设计为一创新技术,能增加发电的有效面积,还能持续减少光学损失。

  对于CIGS技术的前景,德国Manz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ieter Manz似乎深信不疑,在他看来:“与晶硅生产系统相比,Manz CIGS生产线总投资更低,显着缩短工厂部署时间,且生产成本之低廉在业内可谓无可比拟。在未来甚至现在,Manz CIGS技术都可以为客户提供绝对的投资保障,以及在整个能源产业最高的利润率。CIGS技术未来的潜能是巨大的,并将为客户节省更多的成本。”

  事实上,除了上文提及的“量产CIGS薄膜太阳能组件的转换效率突破了16%”外,2014年秋,Manz独家研发合作伙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太阳能与氢能研究中心(以下简称ZSW)还成功创下CIGS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21.7%的世界纪录。

  仰仗Manz CIGSfab解决方案,目前,德国Manz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CIGS交钥匙生产线的供应商,年产能可从64兆瓦扩展到600兆瓦。根据测算,Manz坚信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可超过15%。

  在此基础上,Dieter Manz还介绍,“结合ZSW的技术和Manz的技术专家,我们有绝对信心在不久的未来利用Manz在施韦比施哈尔市的创新生产线创造远远高于17%的组件转换效率新纪录。Manz已经掌握了包括CIGS涂布后处理在内的实验室必要工艺。我们双方新的合作目标将是在全球不同地区、各种气候条件下实现电力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与此同时,这种转换效率达到16%的CIGS组件已获得了全球权威检测机构TüV Rheinland(德国莱茵TüV集团)的专业认证。

  生产成本低于2.5元/瓦

  目前,在中国,Manz CIGS组件的优势已在国内首座CIGS薄膜电站-云南石林电站得到了验证。从他们使用Manz组件的云南石林1兆瓦CIGS电站来看,CIGS方阵发电量超出晶硅方阵约7%~10%。更为重要的是,Manz CIGS电池组件在经历了两年的风吹日晒,雨雾侵蚀后,并没有出现功率的减退和损失,仍能表现出优异的发电性能,并为电站运营者创造了更多的发电收入。

  事实上,Manz对中国的兴趣绝不仅如此。Manz亚智科技亚洲区副总经理林峻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Manz在德国有30兆瓦的生产线,在国内已有电站使用我们所制造的组件,所以我们从组件制造、安装、再到发电技术具备完整的实绩,并得到客户的验证。而目前我们CIGS提供的项目主要针对设备和技术,并不是以生产组件为主。原因有三点,第一,在德国生产成本比较高,无法跟中国的生产成本竞争;第二,中国才有实力做到CIGS经济规模的可能,第三,各方面的人力、电价等等的影响使得中国制造较为便宜。

  林峻生告诉记者,Manz150兆瓦的CIGS产线可以将成本压低至2.5元/瓦以下。“而如果扩大到600兆瓦,设备会变便宜,材料购买也会变低很多,这意味着生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Manz可为CIGS生产系统的潜在投资客户提供长期路线图以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效率。“比如现在效率是14点多%,未来要升级到17%,基本上都可以在我们现有的生产线上完成,不需要更换新的设备。” 林峻生还介绍,“除了初期的设备之外,以后将有更多的设备会在国内制造。这样不仅缩短设备交期,还提高了国内制造设备的比率”。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德国调高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5%      2015年01月30日
  • · 德国将出台新法整顿文物市场      2015年01月15日
  • · 德国在华企业预计明年涨薪8.1%      2014年10月22日
  • · 足不出户 投资德国      2014年07月3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