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并不仅仅因为目前A股的牛市,因为中概企业从私有化退市到拆除VIE架构,再到国内上市需要至少三年
但国内股市制度性改革将降低上市门槛,互联网企业在A股是稀缺资源,整体估值水平将会超过同时期美股或港股市场
6月17日,奇虎360宣布董事会收到创始人周鸿祎不具约束力的提案,宣布将与中信证券、华兴资本、红杉资本等联合一起,以每股普通股51.33美元的现金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奇虎全部已发行普通股。
奇虎360是今年6月第八家宣布私有化的中概股公司。今年以来,已经有14只中概股宣布私有化。周鸿祎在内部邮件中说:“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认为,360目前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这个想法也许能代表这些公司私有化并回归A股的初衷。
今年中概私有化可能形成趋势性拐点。艾瑞咨询报告指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的多元化、新三板及战略新兴板制度的完善和推出、注册制的实行及其他一系列欢迎中概企业回归的举措,大量海外低估值的中概企业将启动私有化程序,并有望回归A股,享受A股市场的超高估值。
不满市值被低估周鸿祎拟私有化奇虎360
奇虎360于2011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当天以27美元的报价开盘,较其发行价14.5美元上涨了86.2%。随后,奇虎360的股价一路上扬,直到去年3月,涨至最高124美元。但如今其股价已被腰斩,奇虎360目前仅有80亿美元的市值。业绩一直在增长的奇虎360估值却不高,周鸿祎也为自己叫屈:“我们当中的很多人认为,360目前80亿美元的市值,并未充分体现360的公司价值。”
艾瑞咨询中概股分析师王亚谦分析:“奇虎估值不高,主要原因还是美国的投资者在他们的投资逻辑下对360的模式不明白。”资本市场对奇虎360的困惑点在于,它的搜索业务的商业化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
奇虎在移动端,除了安全产品和应用商店,没有其他的拳头产品打出去,这使得奇虎在移动端的布局显得缓慢。奇虎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游戏业务。“但这块业务在美国资本市场的估值并不是很高,因为游戏业务在美国市场呈现出很强的传统化业务的特征了。”王亚谦说。
而对于奇虎最近大力推进的手机业务,王亚谦认为,由于美国投资者更关注业务的成果和出货量,“如果你仅仅是讲一个概念的话,美国投资者是不会买账的,这和国内是不一样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奇虎回归A股肯定会获得比较于美股更高的估值。”
原因 暴风科技回归拉35个涨停A股互联网概念更易获得高估值
奇虎360仅仅是众多宣布私有化中概股中的一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4家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中概股私有化到底有多热?从6月10日这一天就能看出来。当天,世纪互联、人人公司、易居中国三家中概股公司非常罕见地在同一天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约。
许多人会拿暴风影音来说明中概股集体回归的原因。暴风影音作为第一个拆除VIE架构回归A股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后创造了35个涨停纪录。A股的火热和国内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似乎是中概股回归的重要原因。
不过,王亚谦告诉记者,目前中概企业的私有化浪潮与国内A股狂热的牛市行情关系不大,“因为中概企业从私有化退市到拆除VIE架构,再到国内上市这一流程需要至少三年时间,三年后A股的行情是不确定的。”
王亚谦表示,虽然牛市持续多久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国内股市制度性改革将降低上市门槛,较之于主板和创业板,新三板将取消对企业的盈利和存续时间的硬性要求。另外,互联网企业在国内将拥有相对更高的估值,由于A股的互联网板块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优质互联网企业相对匮乏,同时互联网+传统企业所形成的商业模式仍然在探索中,使得A股互联网板块普遍拥有较高估值。中概企业回归A股虽然未必拥有目前牛市行情下的高估值和高溢价,但整体上的估值水平会超过同时期美股或港股市场。
难题 回归要迈三道坎巨无霸BAT私有化可能性小
但是回归A股的路途并不平坦。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中概股回归A股要迈过三道坎。第一道坎是私有化退市可能遭受股东诉讼。一旦启动私有化,如果私有化价格不如投资者的预期,就会招致投资者的非议乃至诉讼。
第二道坎是拆除VIE架构,企业将终止全部VIE控制协议,在人民币基金的协助下剔除美元基金,重组境内及境外相关实体并终止员工期权激励计划,该环节同样面临着法律纠纷的风险。
第三道坎是国内上市,中概企业回归国内后需要处理一系列法律手续,或者通过正常上市流程登陆A股,或者通过借壳实现上市,前者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后者需要选择合适的壳资源。
i美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梁剑认为,从境外资本市场私有化,回归A股,看上去很美,但也存在悖论。“国内股市互联网公司相对高估,是因为供应有限,供应有限则因为审批制。如果实行注册制,供应极大地增加,稀缺所造成的价高因素将消失。”梁剑说,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如沪港通、深港通),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异将会被抹平。
梁剑认为,正在私有化的中概股,多数是市值较小的公司,并未涉及重量级的互联网企业。“类似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巨头通过私有化方式回归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