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岳
随着上交所战略新兴产业板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意味着这个板块的推出已是箭在弦上。但市场有所担心,战略新兴产业板会不会成为创业板的“影子”呢?笔者以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战略新兴产业板与创业板的战略地位和服务对象均各有侧重,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首先,战略新兴产业板与创业板诞生的历史背景不同。前者将诞生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时期,而后者产生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末期。
要想明了战略新兴产业板与创业板的区别,需要先搞清其制定的背景。
2013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加证券交易所内部层次”。之后,上交所加快了这方面的研究。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提交《关于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提案,建议在上交所专门设立新兴产业板。这是为经济转型升级“量身定做”的新板块。这个新兴产业板就是现在所说的战略新兴产业板。
上交所副总经理刘世安今年5月19日在“上证2015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表示,上交所战略新兴板建设方案主要有定位、上市条件、制度安排等三大核心内容,新市场主要服务于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生物科技等行业。
5月25日,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快在上交所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推动尚未盈利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5月29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5)》指出,继续壮大主板、中小板市场,积极推动证券交易所市场内部分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战略新兴板,全面推进创业板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6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积极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到创业板发行上市制度,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
从上述历程来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推进,战略新兴产业板的雏形已现。尤其是在战略新兴产业板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后,预示着这一板块的推出已是指日可待。
创业板的推出则经历了“十年怀胎”的艰难历程。创业板于2009年推出,当时推出的背景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两个板块酝酿、产生的经济环境不同,决定了它们生长基因的差别以及服务对象的不同。
其次,战略新兴产业板是为经济转型升级“量身定做”的新板块,创业板则主要服务于创业型、成长型企业。
从已经公开的资料可以看出,战略新兴产业板将重点服务已跨越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该板块将采用与主板差异化的上市财务标准体系,设置以市值为核心的财务标准,允许达不到盈利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增强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市场包容度。
创业板则主要服务于创业型、成长型企业。刚刚诞生之初,创业板只接纳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九大领域的企业。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后,创业板于2014年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创业板市场的服务行业范围和包容度。比如适当放宽创业板首发财务准入指标,取消持续增长要求,简化发行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拓展市场服务覆盖面,创业板申报企业不再限于九大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其他行业和业态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均属于创业板市场支持的范围。
由上述分析看,创业板与战略新兴产业板有着明显的不同,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后者会成为前者的影子。
然而,由于同处A股市场的大环境,在战略新兴产业板推出之后,必然会像创业板那样,受到资金的热烈追捧。可以想见,战略新兴产业板推出后走势“复制”创业板具有相当大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