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张志安:保障食品安全 网民最期待政府监管

2015年06月15日 15:3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15日讯 (记者 马欣)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今日在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互联网科技创新给食品安全宣传带来了喜忧参半的成果。一方面,微博、微信等载体加速了谣言的传播面和覆盖面;另一方面,可以从数据角度更好地解读互联网上传播的谣言的内容。>>>点击进入论坛

  张志安表示,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网民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地域性特点,此外夏季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也更高。同时,网民还把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归结为政府监管不到位,他强调,虽然网民认为公众风险意识差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二大原因,“尽管我们各级政府已经对食品安做了很多监管测试,但是网民仍然把最多期待放在政府监管身上”。

  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615日在京举办。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嘉宾围绕宣传周主题演讲,并有多个分论坛活动。图为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经济网于鹤章 摄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说到这个主题,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其实从互联网从传播的角度来讲,应该是喜忧参半,有了互联网,有了社交媒体,包括微博、微信在内,我们去中心化的传播变得非常便捷,病毒式的、爆炸式的传播变的非常容易,然后每个个体都可以传播和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通过互联网,通过社交媒体,它的传播面和覆盖面比过去更广,通过朋友圈转发的微信的食品安全的谣言,会让普通的公众觉得可信度更高,因为很有可能,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东西吃了以后,会得绝症,这样的消息是通过你妈转发过来的,我们通过很多的微博发现,妈妈是特别喜欢转发食品安全的谣言的,因为她们往往为子女的身体健康感到特别担心,她们上了微信以后,看到这个消息特别容易转发给你。忧的角度来讲,可能会让食品安全类的相关的谣言可能更快更广泛地传播,这是互联网科技所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挑战。但是喜的一面,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可以进行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对互联网上传播的谣言的内容和文本,通过数据的角度进行更好地解读。那么依托于这样数据分享,有可能我们就可以更容易去认清,这个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网络安全面孔和它的典型特征。

  于是我们如果把握了这些特征以后,其实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搜索的手段,识别谣言和澄清谣言又会变得更加具有科技的效率。我们看这个话题,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就互联网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能会觉得是喜忧参半,我们中山大学传播设计学院是以新媒体为定位的学院,我们从去年开始,成立了一个大数据传播的实验室,跟国内的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进行一些相关的大数据的研究,从去年开始,我们跟微信进行了合作,包括北京的公司,我们已经连续发布了三期关于互联网的网络谣言的报告,这些报告揭示了不同的网络谣言的特征,当然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跟食品安全有关的,所以我们这一次又对于2012年到2014年这样的微博上的公共热点事件当中的食品安全事件加上14年到15年以来的涉及到食品安全的谣言的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内容进行了分析,就推出了中国网民食品安全认知研究报告,我们通过这个报告是想,简单来看一看网民们是如何认识食品安全事件的,他们所关注到的食品安全相关谣言有那些特点,然后他们又是如何对这些食品安全的谣言来进行归类的?

  我们看了一下,网民关注的差异,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地方的网民,对于食品的关注地是有地理特征的,相对来讲,比如广东就关心海鲜,包括非法野生动物的食品,湘菜就会比较关注菌菇和渔业产品,川菜对麻辣味道和调味品就会特别关注,所以网民对不同地方的地理食品安全关注是有地理特征的,另外一个,热点事件的分布领域,过去三年里面,全国性的热点事件,在网络上占据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3%,其他地方会发现经济越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高,其次是广东、上海,还有浙江,北京排到了全国第五,所以就发现,经济越发达,大家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高。目前过去三年里面,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当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加工类的食品,还有肉蛋奶鱼类的食品,还有的就跟当地的农产品有关。我们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消费环节做了一个区分,发现全国上海广东和浙江,这些地方食品安全网络热点事件主要发生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网络热点事件当中,食品安全比较高的是江西、辽宁和天津,消费环节当中,北京居首。但总体而言,还是生产环节是目前大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重灾区,所以中国的食品安全,目前的网络事件还主要是发生在生产环节当中出现的问题。

  在生产环节当中,我们通过对这些网络热点事件的文本做了分析,发现主要还是土质方法存在着安全隐患,包括土磨香油,花生油,葡萄酒,自制酸奶,自制孝素,泡椒风爪等等,这些土质办法,因为缺乏足够的产品质量和规范,所以它特别容易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爆发的这个集中地。在12年到14年的3年时间,从总体的数量来讲,我们主要是研究了一千个网络热点事件,从 这个比例来讲,食品安全占的事件并不算太多,大概45起,40起到30起左右,这个也充分说明,在过去3年当中,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卓有成效,使得它在网络舆论场当中所占据的热点事件的比例相对是比较低的。在这个热点事件当中,它整个从排序来讲,还依然是工业加工的产品,食品类的是占据比例最高,其次是肉蛋奶鱼类的产品,第三位是水果蔬菜类,第四位是主食类的食品。整体来讲,刚才讲到了生产环节是高发区,但14年有一个特征的变化,在消费环节里面的食品安全的事件相对比前两年会多。

  从月份来讲,会发现夏季是食品安全问题在网络上爆发和关注最高的季节,其次是其他的季节,相对来讲,在678三个月,大家讨论的网络热点事件比较高,按照不同的类别来看,最集中的是3月和7月,工业食品类和肉蛋奶渔,水果蔬菜类爆发高峰59月,总体来讲主食类频次网络涉点事件爆发度是比较低的。后来我想简单分析一下关于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发现最热是礼拜一到礼拜三还有礼拜六,也就是微信上大家讨论食品安全谣言最集中什么时间,周一到周三还有礼拜六后来我简单分析一下,一个是因为每周开始上班了,人们可能会特别容易制造跟吃有关的谣言,另外一个大家礼拜六开始休息了,礼拜六,大家对吃的谣言关注度会比较高,所以周一到周三和礼拜六是这个从每周周期来看,它爆发时间最冀中的,另外刚才讲到了,总体来讲,生产环节比较多一些,这个是月份的比例,6月到8月。

  关注食品安全的网络群体,我们会发现,有两个群体对食品安全议题的传播影响力极大,意见领袖,尤其媒体的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场当中,具有影响力的大V,他们对食品安全的传播不管从谣言的澄清,还是相关事件的报道来讲,他们的影响力极大,意见领袖里面,我们会发现72%是媒体类,28%是非媒体类,这一点说明什么?说明在中国的网络舆论场当中,要辟谣也好,还是正本清源的报道也好,还是关于食品安全正本清源报道也好,这样大量媒体微博是起到重要中介作用,所以未来我们要进行相关的食品安全的辟谣和相关信息传播来讲,这些意见领袖的账号是我们最需要依赖和重视的。

  我们也看了一下,他们所在地,因为大部分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的账号还是集中在北京,所以北京还是食品安全网络传播的一个中心,讨论食品安全的网民当中,明显男性比女性要多,男性他们会更加,理论上女性更关注,但是从公共事件的关注度来讲,男性的作用更强。我们也看了一下,在微信上出现的食品安全的谣言,我们主要分析了1410月份到154月份当中,被举报的,涉及到诈骗的相关的信息,一共1127条,其中发现跟食品安全有关的比例占的数量是最多的,这些数量刚才也举了例子,涉及到零食小吃、肉制品、果蔬、转基因食品、火锅丸子、辣条、猪肉等,恶劣的加工环节和安葬得惊人的原料,不当的食用习惯将引发严重疾病,第三个,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养生效果,还有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关键词进行传播,方法五,只向成功人士,告诉你这些东西成功人士已经不吃了,所以里面有很多类似我们找了一些食品安全相关谣言,近期猪肉还是不要吃了,千万不要吃蔬菜水果部位,吃错误了可能会致命,妇女生孩子坐月子时落下的所有的病根都能根治偏方,还有这是世界上最脏的鱼千万不瑶池了,晚餐绝不敢贪吃了,还有全球某某富翁俱乐部,他们不吃某种食品,我想通过这样的食品类的谣言,大家可以看到典型的特点,第一个伪装权威,往往会假装有权威部门发布,第二个,制造绝对数字,80%,百分之百,让你以为非常科学,第三个,给你看恐怖的图片,让你觉得非常害怕,不敢去吃,但是其中有70%的谣言大家发现基本上都是旧谣言,只要你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你就可以找到这条谣言改头换面的原本的内容,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识别的办法,你通过搜索,第二个,你看有没有准确的消息来源,其实伪装的机构,你一搜索大部分不存在,或者进行了管的辟谣内容了。

  谣言易传播原因,对于一个就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存在,第二谣言非常符合生活经验,现在的网络上的食品安全谣言,特别容易从人的生活情境出发,第三个,往往利用人怕死,希望长命,跟人身安全疾病养生联系在一起,所以特别容易传播。我们给公众提供了一个要识别谣言的办法,就是我刚才讲到了的五个特征。

  网民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他们怎么归因的呢?网民的关注情绪和态度的模型,想看看他们怎么为食品安全风险归因,然后他们感知食品安全问题时候层次和特征是怎样,第三他们在表达讨论食品安全问题时候,他是怎样的特点,最后发现了这样的结果。

  网民还是把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归结为政府监管部到位,其次是公众风险意识差,企业过分逐利和媒体不够客观,从这个角度来讲尽管我们各级政府已经对食品安做了很多监管测试,但是网民仍然把最多期待放在政府监管身上,另外发现大家主要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还是在性能锋线上。

  这个主要对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担忧,是最主要的,他们对自己的反思感到不够的,自己出于身体风险和精神风险的恐惧才去相信这个食品安全的相关的信息或者谣言,他们感觉并不明显,更多是指向食品安全本身这个食品本身,另外还有一个网民对食品安全讨论情绪表达比较高,这句话意思就是,可能一部分网民可能对目前短期内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还不具备足够的进行,我想这点也是给我们监管者提供更多更高的要求和期待。然后我们报告做成了HTM,是有动画效果的,我们今天会在我们的互联网平台上投放,欢迎大家关注,谢谢!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