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 (记者 马欣)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科技与标准司副司长颜敏今日在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她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科技创新,未来应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工作。>>>点击进入论坛
2015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6月15日在京举办。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为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之一,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嘉宾围绕宣传周主题演讲,并有多个分论坛活动。图为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科技与标准司副司长颜敏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经济网 于鹤章 摄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大会主席,尊敬的各位教授、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够来参加第七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的科技创新与食品安全的分论坛,本来发言应该是我们司的于军司长发言,但是因为他赶不回来,所以委托我来跟大家一起交流。
我们今天交流的题目,是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安全监管!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当前,食品安全社会关注度很高,食品安全已经不再是简单关乎技术或产业,而是基本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基础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都作出了重大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食品安全纳入国家公共安全体系,提出要建立完善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总书记强调,食品安全关系中华民族未来;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列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以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形成社会多元主体共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而食品安全监管是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政府要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增强监管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抓能力建设将成为一段时间内食品药品监管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
当然,监管能力的提升,受体制、机制、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是,毫无疑问,科技创新将在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换而言之,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科技创新。
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需要上看,总书记指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面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形势,靠人盯人监管,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必须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在目前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人海战术”打不赢、也打不起,必须依靠科技支撑,用科技手段来提升监管水平,才能事半功倍,实现对食品药品的全覆盖、全过程监管。“十三五”期间是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着力依靠科技手段构建严格的、科学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关键时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现国家战略部署的需要。
从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上看,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清醒的看到,食品安全状况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群众期待,仍然有较大差距,风险高发和矛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比较突出,现实情况依然严峻。食品种养殖环节农、兽药滥用和产地环境的源头污染问题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非法添加、掺杂使假和流通、餐饮环节不规范的问题屡禁不止;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隐患众多;食品产业基础薄弱,企业诚信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缺失的情况还比较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技术手段、基础数据库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求;资源条件有限、监管力量不足、技术支持不够,食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与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还很突出。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加强科技研究和成果应用,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手段、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是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必然需要。以科技引领监管工作,用科技提高监管工作效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解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问题,也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从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上看,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国际组织和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计划,加强国际和国家间的合作,制定国际标准和国际规范,构建以预防为主导、以科学为依托和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食品安全防护体系正在成为国际食品安全科技领域共识。WHO、欧盟、美国FDA都实施了食品安全相关科技战略,增强食品安全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能力。中国作为食品大国,也必须发挥科技力量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从依法行政的需要上看,新的《食品安全法》的第十一条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这里所提出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正是科技创新的题中之义,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监管、保障食品安全,是落实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需要。
从以上四个方面都说明,总而言之,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科技创新。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要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工作,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总局组建成立后,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组建了科技和标准司,负责食品药品监管科技管理工作。各省级局纷纷成立或指定专门的科技工作管理部门,强化对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工作的组织管理。总体上看,食药监系统从组织管理层面强化了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系统规范的组织体系。机构组建之初,总局印发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科技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科技工作思路和方向。
第二个,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增加。近十年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有关部委以及省级单位等针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安排了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总局成立以来,积极组织相关技术机构、科研单位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和课题,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科技项目总数2496个,科技经费3.7亿;2014年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科技项目总数2438个,虽然项目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科技经费投入增大,达到了4.2亿;现在我们也得到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我们有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叫“食品安全电子溯源技术研究及示范”立项批复工作已经完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任务建议被纳入2016年优先启动的国家重点专项动议。应该说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为支撑食品安全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三个,这几年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现。从“十五”开始,在国家科技专项的资助,我国的食品安全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建立了我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食品风险因子的精准检测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兽药快速检测试剂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到80%以上,这些项目都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尽管如此,食品安全监管所需的基础科技储备和科技队伍水平整体不足,系统内科研实力尚存在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创新活力。面对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不法分子手段花样翻新,食品监管的技术、装备、手段明显滞后,基层“缺枪少炮”的问题十分突出,有些方面甚至存在“代差”,尚不能完全满足监管工作。
第四个,突出重点,逐步提升科学监管水平。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工作要立足于国家安全与公众利益,应服从于国家战略的需要,服务于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要突出重点,逐步提升科学监管水平。
一是以谋划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为出发点,强化科技助推监管科学发展的战略定位。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工作的顶层设计即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纲领性和方向性,意义重大。当前正好赶上我国科技体制管理体系的重大变革期,政府各部门对科技方面的重点任务是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监督。这是我国科技管理方式上的重大转变,这一重大变革必将深刻影响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工作,需要顺应改革、谋划好食品药品科技管理的顶层设计,积极参与“十三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战略研究。总体方向为科技引领监管,科技服务监管,推动监管科技要素如: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安全评价等同步跟进产业技术发展水平,促进监管科学发展,助力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和服务产业发展。
二是以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为切入点,带动监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体现国家战略意图,重点突破急、难、新的技术瓶颈,正是食品监管技术创新所急需。我们现在正在加强与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借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历史机遇期,全力跟进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工程的系统设计,加强标准基础研究、监管技术研究、检验检测技术及设备研究、安全评价技术和应急管理等研究,力争将食品监管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给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带动监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
三是以探索科技创新保障和激励机制为着力点,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我们正在研究一些相关的政策,按照我们组长和科技部领导的要求,正在加紧探索和研究食品安全监管科技政策和激励机制,打造良好的科研氛围。积极培育中青年科技人才,促进学科带头人成长,建设架构合理的科研队伍。
四是以促进成果转化为落脚点,实现科研与监管的紧密衔接。我们正在通过制定规范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管理制度,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促进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产生和应用,直至转化为武装监管的生产力。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专家,食品安全关系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必须依靠科技支撑,我们将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更加高效的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让科技创新推动食品安全监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