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推进统筹使用有望盘活万亿财政资金

新一轮稳增长财政政策率先发力
2015年06月11日 07:0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5月多项经济运行数据今日发布。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偏大,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开始着手部署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尽管此前市场普遍预期,最快在本月中旬,央行就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存贷款利率。但是,从当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以及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传出的消息看,决策层调控的顺序仍然倾向于优先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决定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部署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确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增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动能。

  会议认为,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坚决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是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举措。为此会议明确了八项具体举措统筹盘活财政资金。

  专家预测,需要统筹盘活的财政资金至少有上万亿元的规模,通过解决资金沉淀固化的问题,相当于增加了资本建设的资金来源。“存量资金闲置是一种浪费,当前要稳增长、调结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慢、压力比较大,怎样盘活存量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必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在他看来,之所以产生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的问题,有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资金的整合涉及各个部门,资金“碎片化”现象相当严重,不仅体现在专项转移支付方面。需要深层次的改革才能真正解决资金沉淀、固化的问题。

  会议确定,对地区和部门结余资金及连续两年未用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重点建设。对此,刘尚希表示,每年的预算资金中要考虑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如果以往滚存下来超过两年的资金盘活了,将其用于基本建设,等于增加了基本建设的资金来源。

  在谈及需要统筹盘活的财政资金规模时,刘尚希表示,至少有上万亿元的规模,“但不知道具体的数字有多少”。

  针对会议提出的“从2016年起,对上年末财政存量资金较大的地区和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规模”,刘尚希表示,以前没有类似举措,现在为了盘活存量,明确明年起增量和存量挂钩,这不是一般性的措施,它形成了一种新的机制,解决了今年盘活存量资金明年又产生新的沉淀资金的问题。

  “有那么多钱沉淀在那里当然应该激活,问题是怎么挂钩。”刘尚希告诉记者,“如何挂钩应该考虑存量财政资金规模的大小,也要看资金的性质和类型。造成沉淀的原因不同,有的是预算编制造成的,有的是预算执行造成的,有的是规划、项目变更造成的,形成原因五花八门。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资金,在挂钩时也要区别对待。”

  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多次提出要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据《经济参考报》记者统计,早在2013年7月3日,李克强总理就指出,要研究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去年1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今年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一次部署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

  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的举措还不止这一项。同日,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下达第二批置换债券额度有关问题答记者问。该负责人表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也是稳增长、防风险的重要举措。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有利于保障在建项目融资和资金链不断裂,处理好化解债务与稳增长的关系,还有利于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利息负担,缓解部分地方支出压力,腾出更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国家发改委10日也公布了对2个铁路工程和5个机场项目的批复,累计投资达到1267.2亿元。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稳增长的任务越来越重。一季度已经采取了很多举措,但是从数字来看,情况还是不容乐观。因为经济增长有其内在规律,宏观调控要想达到目的还是要立足于进一步的稳增长,保证经济正常发展。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符合此前的一贯思路。现在更提倡用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这样可以避免大水漫灌,而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也符合改革的思路。预计随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推出和逐步生效,下半年经济有望企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称,由于经济景气度较低、债务风险上升、利润增速较低,企业投资意愿下降,银行放贷也更加谨慎。此时,政府如果不加力稳增长,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债务链条断裂的范围也可能扩大。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之外,政府直接可控的就是财政支出,加快支出进度,严格预算管理,倒逼预算资金投用,都可以增加总需求。此外,除了财政、金融手段,政府放宽市场准入,将消费金融试点扩至全国,也有利于刺激消费,增加内需;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试点,有利于扩大外需。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