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6000点基金迎解套潮 新牛市新基民青睐打新

2015年06月10日 06: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0日讯(记者 李乔宇)时隔8年,牛市再现。近日,上证指数再次站上5100点,距离当年6124点的牛市光景似乎只有咫尺之遥。历史似乎重演,如同上一轮牛市一般,又有大批投资者跑步入场,新发基金喷涌而出。那么,上一轮6000点时新成立基金“套人”的惨剧是否会再度重演?

  值得庆幸的是,昔日接盘6124点的基金时至今日已多数实现解套,如果牛市行情持续,或将有更多曾被套住的基金实现正回报。然而即便被套基金全部解套,8年光阴的时间成本仍然略显昂贵。

  185只被套基金实现正回报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粗略计算,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攀上6124点之时至今年6月8日收盘,目前市场上的偏股基金中共有209只经历过07年的完整熊市,其中185只已成功斩获正收益。

  据同花顺数据显示,在上述期间内,实现正回报的185只基金中共有35只基金实现净值翻倍,3只基金实现超200%的涨幅,在此期间表现最佳的泰达宏利成长股票涨幅达到241.87%。

  目前来看,经历过07年滑坡且尚未解套的24只偏股基金中已有13只基金跌幅缩至10%,如果股票市场能够继续维持此前的牛市行情,大盘得以进一步上涨,短期内这些基金有解套机会。

  然而,这些被解套的基金在业绩回暖的同时却面临着被赎回的局面。据了解,多数被套多年的散户收回本金后不再继续持有,而是选择了赎回基金跑路,其中不乏今年以来实表现出色的基金产品。以最近解套的招商核心价值为例,截至6月8日收盘,该基金实际上今年以来上涨82.38%,跑赢同类基金平均收益逾20个百分点。然而即便如此,这只绩优基金仍然没能逃脱被赎回的命运,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该基金的基金份额缩水逾15%。

  昔日明星基金中邮核心优选也是本轮解套的基金之一,该基金今年同样实现大涨,截至6月8日,这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涨幅逾78%。然而这般业绩并未能拯救该基金的规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中邮核心优选缩水逾11%。

  牛市中解套的基金被赎回的场景并不罕见,优秀的业绩对此也似乎无能为力。目前来看,只有少数几只今年业绩格外突出的基金规模出现增长。

  对此,有基金分析师表示,这是典型的散户模式,近几年的统计显示,基金净值在0.9-1.2元这个区间最容易被赎回,0.8元或者继续向下的时候,基民们则多会继续持有,而超过1.2元赚钱效应较为明显时,申购又会卷土重来。

  新旧基金孰是孰非?

  不仅是刚刚解套的基金遭到了赎回,就连成立于2007年滑坡之后的“老”基金也难以幸免。据了解,在牛市中投资者对基金申购的热情愈演愈烈,部分备受追捧的基金甚至出现限购的情况。从另一方面来看,基民的热情普遍集中在今年业绩排名前十的基金,且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基金更为受宠,而“老”基金的基金份额则在这场资金蜂拥而至的狂潮中逆市降低。

  事实上,基民“赎旧买新”的场景并不罕见。回顾2007年牛市,在市场达到4000点高度之时,就出现了新基金发行规模迅速提升,而老基金净赎回严重的情况。

  据了解,投资者“赎旧买新”的背后,银行销售渠道可谓功不可没。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销售的分成上,部分银行可以分到投资者购买新基金的全部认购费,以及一部分赎回基金的费用,因而在推荐投资者“赎旧买新”上会更为积极。此外,新发基金往往更加迎合市场倾向的投资主题,更易抓住风口,故而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以金鹰科技创新为例,据同花顺数据显示,该基金在今年4月30日才刚刚成立,而时至今日,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金鹰科技创新已实现了25.7%的涨幅。相似的例子还有另一只主题基金工银新材料新能源,这只成立于今年4月28日的新基金已经上涨了32.3%。

  不过,某基金公司权益类投资总监确认为投资者“赎旧买新”的行为或许并不明智,他表示,想不通为什么基民宁愿多付出赎回费、申购费以及一定的时间成本去选择新基金。该投资总监认为,新基金从申购到建仓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牛市中很有可能错失行情。而老基金已有一定仓位的股票,在大盘上涨时,可以直接取得收益。

  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基金由于刚成立不久,基民只能通过招募说明书及其他外在因素探寻究竟。而老基金则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透明度较高,投资者可以通过了解此前的基金业绩作为选择基金时的参考。

  该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从目前新近成立的基金来看,很多背后的基金经理都相对从业时间较短,这类基金经理很有可能在牛市中策略较为激进,而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这类没经历过熊市的基金经理很有可能会措手不及。在该人士看来,那些经历过牛熊两市的基金投资风格或许更为稳妥。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