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神车”市值远超波音

2015年06月09日 07:21    来源: 北京日报     曹政

  6月8日上午,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交所鸣锣上市,宣告这一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同步登陆A+H股。这也预示着,这辆被寄予高铁出海厚望的“中国神车”正式发车。

  昨日,中车股票A股开盘即被1.9亿大单封死在涨停板上,截至收盘,中国中车A股报价32.4元,涨幅10.02%;H股盘中一度涨逾12%,截至收盘报价15.68港元,涨4.53%。至此,“中国神车”总市值已高达8842亿元,远超美国波音公司目前974亿美元折合6038亿元人民币的市值。在汽车、火车、飞机三大交通工具制造商中,“中国神车”在市值上的对手只剩下2086亿美元的日本丰田汽车。

  股价翻着跟头涨

  早在去年夏天,伴随着南北车纷纷停牌,合并传闻就开始发酵。当年9月,双方甚至还发布公告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未接到有关文件。”

  但就在10月27日,南北车再度开启“停牌”模式,有关“重大事项进展”的公告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一份接一份。终于,去年12月30日,南北车分别对外发布了关于合并一事的公告。

  之后,合并事宜迅速向前推进。截至上个月,合并已经陆续取得董事会、股东大会、国资委、证监会、商务部、境外反垄断审查机构等众多机构的批准和核准。随后,北车摘牌,南北车换股、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完成,中国中车也于昨日复牌。

  根据中车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后发布的公告,原北车董事长崔殿国执掌中车,成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原南车董事长郑昌泓、总裁刘化龙则占据新公司仅有的两位副董事长位置;北车原副总裁奚国华为公司总裁。虽然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的方式进行合并,但人事格局上保持了“对等”原则。内部人士透露,在股份公司完成合并后,接下来还需一段时日进行集团合并。

  资本市场上,合并事项让南北车市值节节攀升。相关机构的每一次审核通过,几乎都带给双方股票价格长时间的涨停。如此疯狂的股价走势,为中车博得了“中国神车”的头衔。截至今年5月7日停牌,原中国南车涨幅为407.76%,原中国北车涨幅为364.81%,二者均远远跑赢同期上涨32.76%的上证综指。

  业内人士表示,如此体量巨大且体量相当、业务相当的两家央企上市公司合并尚无先例。今年3月底,南北车最后一份年度财报同日发布:中国南车2014年度营业收入1197亿元,同比增长20.48%,净利润超过53亿元,同比增长27.61%。中国北车去年总营收为1043亿元,同比增长7.25%,净利润为55亿元,同比增长33.03%。而经过合并换股,中国中车总股本达272.89亿股,总市值达到8842亿元。

  卸掉亲兄弟内斗负担

  “现在是竞争对手,十几年前都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和哥们儿。”亲历拆分历程的一名老员工告诉记者,从情感上说北车南车一线员工对合并很欢迎,能卸掉亲兄弟内斗的负担。

  2000年,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拆成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双方业务以长江为界划分。之后的10多年里,南北车纷纷进入A股和H股资本市场,也恰好赶上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从2005年到2011年的七年间,南北车营业收入增长了四倍,而同期,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的营业收入仅增长10%左右。国内业务中,南北车瓜分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因此跨入国际轨道交通装备的第一梯队。

  但由于最初分立两家时并未有更科学的划分标准,双方在业务板块上高度重合,这让南北车陷入激烈的“内斗”。在海外市场,恶性拆台抢订单的局面时有发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特意用“你死我活”来形容南北车“内斗”的隐患。他告诉记者,国际竞标中频频压价,也让国际市场质疑中国技术。

  恶性竞争埋下了不少隐患。王梦恕说,南北车为了在各地抢订单,频繁重复建设,一些下属公司员工待遇较低,不少技术人才出走。

  铁路装备加速出海

  南北车合并带来的重大利好,将让中国铁路装备尤其是高铁装备加速出海。

  南北车今年3月底发布的最后一份年报显示,中国北车海外业务全年出口签约额29.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73%;南车在去年共新签海外订单37.6亿美元,同比增长68.6%。

  从订单来看,北车内燃机车首次进入欧盟市场,与南非签订的232台内燃机车出口合同是国内内燃机车出口海外最大单笔订单,出口马来西亚的160公里准高速动车组是我国首个高铁出口项目,284辆地铁车辆还首次登陆美国市场;南车则收获南非电力机车大单,这也是我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出口最大订单。

  日前,欧洲最大的铁路运营商及铁路基建商德国铁路公司董事海克·汉纳加特对外透露,德铁计划未来三到五年内,在中国采购列车及配件。5月中旬,德铁董事汉纳加特来华,先后拜访南车、北车,有意与中国的铁路装备供应商建立联系,扩大供应商网络。据悉,德铁将于今年秋天首先在北京成立采购办公室,中车将是其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估计,未来这家中国企业将占据世界市场的半壁江山。”相关负责人表示。

  谈及中国高铁出海,王梦恕表示,未来轨道交通装备出海不仅仅限于设备,更应该让中国标准“走出去”,使用我们自己的设计、技术和装备,而不是执行其它国家的标准。“以我们自己的标准设计就需要我们自己提供设备和材料,从而使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占有话语权。以材料为例,仅高铁就需要1000多种材料,高铁一旦真正走出去,将带动整个材料行业工厂走出去,最终推动国内产业大发展。”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