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进口意外跌18.1% 月内降息预期再起

2015年06月09日 07:16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海关总署公布了5月进出口数据:其中出口额为1.17万亿元,下降2.8%,降幅较4月收窄3.4个百分点;但进口额仅8033.3亿元,意外下降18.1%,此前业内预计下降9%左右;贸易顺差3668亿元,扩大65%。

◎每经记者 胡健

  经济下行的压力,直接体现在了进出口数据上。

  昨日(6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5月进出口数据:其中出口额为1.17万亿元,下降2.8%,降幅较4月收窄3.4个百分点;但进口额仅8033.3亿元,意外下降18.1%,此前业内预计下降9%左右;贸易顺差3668亿元,扩大65%。

  民生证券点评称,出口这碗“面”不可靠,目前增长引擎青黄不接的局面没有改变。21世纪初出口带动中国经济走出产能过剩的泥潭,但现在内外环境都已巨变,指望出口这碗“面”来救经济不现实。未来在货币宽松继续而实体信用扩张缺乏有效载体的情况下,存量和增量资产配置仍会向资本市场倾斜,“股债双牛”依然可期。

  展望今年余下时间的外贸表现,渣打银行预计,外部需求复苏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将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的表现。

  出口跌幅明显收窄

  尽管出口跌幅较比4月有明显收窄,但5月进出口数据仍显得十分疲软,并且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进出口单月同比负增长。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9.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8%,这距离6%的年内外贸预期目标也还相差甚远。

  据海关总署分析,从外贸结构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出口增长。前5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24万亿元,下降7.3%,占我外贸总值的55.4%,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97万亿元,下降8.6%,占我外贸总值的31.3%,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万亿元,下降7.6%,占出口总值的35.1%。

  外需不足,特别是多数主要贸易对象经济复苏缓慢,直接导致了今年我国出口数据不佳。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对欧盟、日本出口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分别达到了14.1%和11.2%。

  温州一位皮鞋贸易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欧美市场需求并不旺盛,劳动力等成本上升也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企业经常出现无单可接和有单不敢接的情况,越南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也对中国企业造成较大冲击。

  展望后市,机构研判并不是很乐观,民生证券观点认为,发达国家加速贸易再平衡,欧美复苏都是以缩小贸易逆差为动力,对中国出口带动有限,且TPP等新贸易规则将对中国造成冲击。其观点还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弹性不够,导致前期跟随美元大幅升值,尽管近期美元走弱带动实际有效汇率有所下跌,但过去一年的升幅仍高达14%,同期金砖国家贬值5%。

  那么稳出口的方向在哪?其实决策层一直在大力推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区域性的贸易协定,如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一带一路”稳步推进等措施其实都是着眼于我国外贸的未来。

  瑞银:上半年可再降息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表示,中国“十三五”时期要在保持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

  在此背景下,进口数据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经济内需活跃度的一个重要参考——该数据5月大幅下降18.1%,跌幅较比上月再度扩大,值得警惕。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说,4月份以来国际油价有一定回升,但国内的进口并没有明显改善,显示内外需疲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结合4月份数据预判,加大二季度GDP“破七”的可能性。

  海关数据显示,主要工业原材料上,铁矿砂、煤、成品油进口量减少,且进口价格大幅下降。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过去两个月,中国经济活动好转幅度仍不及我们此前预期。除非6月经济大幅反弹,否则我们二季度7.1%的GDP同比增速预测可能面临下调风险。”她认为,年初至今的宽松政策与各种下行压力之间目前仍处于拉锯状态,虽然利率近期有所回落,但名义和实际融资成本依然偏高,继续拖累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

  交行分析师陈鹄飞认为,面对内需不足进口依然疲弱、低通胀压力持续加大、金融机构超储率被动抬升的不利冲击,可以通过进一步降息并适时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将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刺激融资需求。

  今天(6月9日)将公布CPI、PPI等数据,渣打银行报告判断,5月CPI同比增长或由4月的1.5%回落至1.3%;PPI月环比经历连续11个月的下滑之后,5月指数或出现回升。但未来几个月PPI通缩趋势难以迅速逆转。

  瑞银报告建议,为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偿债负担,央行应再降息25个基点。总的来看,决策层仍将维持宽松的政策基调,政策着力点仍放在基建投资和货币宽松上。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