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韩国首尔。随着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尹相直签下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订,并有望在年底前生效。
从2004年11月中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开启,到2012年5月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从2014年11月习近平与朴槿惠共同确认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结束,再到协定正式签订,中间已经走过了10年时间和14轮艰苦而卓有成效的谈判。
作为东亚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中韩自贸区协定的正式签订,将给两国经济和两国百姓带来哪些影响?
国内享受韩国整形
韩国品尝中国美食
根据协定,中韩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的85%,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17个领域都将含括在内;中国将在最长20年内实现零关税的产品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国零关税产品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
对两国老百姓来说,这样的数字非常可观。
比如,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以后有望不出国门享受韩国医生的整形手术——根据协定,持有韩国医师执照的医生可在中国进行短期行医,期限从6个月逐渐延长至1年;同时,医疗服务、合资医院也将开放,目前北京、天津、青岛等地已开始计划引进韩国的医药品、医药器械等。
而喜爱韩国产品的中国消费者,也将迎来不出国门“扫货”的机会。以高丽参为代表的韩国保健品、在中国火热的韩国化妆品以及一些韩国食品和日用消费品,比如服装、箱包、家电、电子产品等,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零关税”时代。
对韩国消费者来说,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也将成为生活中的常客。中国的食品、啤酒、新鲜瓜果蔬菜,甚至是中国生产的泡菜,都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韩国家庭餐桌上;而目前韩国进口最多的“中国制造”,包括半导体、电脑、平板显示器、厨卫用品等,随着关税逐步降低甚至取消,也将更便捷地进入韩国。
双边贸易再降门槛
产业互补有利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韩自贸协定,称得上是目前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协定。
“就双方贸易额来看,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韩双边贸易额,在2013年的时候就超过了2700亿美元,相互投资更是达到570多亿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韩自贸协定是迄今为止中国对外签署的涵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韩国的许多产品,比如工业品,竞争力非常强;能做到90%的零关税,非常不容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如是说。
开放程度的提高还不仅于此。在中韩自贸协定中,不仅降低了双边贸易的门槛,还就服务业、竞争政策、投资、电商、环保、政府采购等“21世纪经贸议题”进行了规定;同时,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生效后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机遇,中国许多地方也开始行动起来。在全国韩资企业最为密集的山东青岛,6月1日当天,《关于青岛市抢抓中韩自贸区新机遇提升对韩开放合作水平行动计划》印发,当地政府计划用几年时间,实现到2020年进出口贸易额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吸收韩国投资累计达到200亿美元左右的目标。
“过去有种担心,说这个自贸协定的签订,将会对中国的一些产业形成冲击。韩国的汽车、电子、石化等领域确实实力强劲,但中韩可以形成产业链合作,最终形成产业互补,也促进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如果能适应这样的安排,中国未来的进一步开放也会更加顺畅。”霍建国说。
有研究显示,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未来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明显拉动作用——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是1%-2%;对韩国,则可能是2-3个百分点。这一协定,也将对东亚乃至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