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股东牛市减持“三十六计”

2015年06月03日 07:1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来源:

  牛市背景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之风劲吹。数据显示,5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净减持60多亿股,合计金额近900亿元。同时,5月产业资本减持金额环比增加66%,减持之风有越刮越烈之势。

  牛市背景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之风劲吹。数据显示,5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大股东净减持60多亿股,合计金额近900亿元。同时,5月产业资本减持金额环比增加66%,减持之风有越刮越烈之势。

  大股东减持理由可谓花样百出,有的谋求资本运作,有的纯粹是逢高套现,有的借道约定购回式交易变相融资,更有甚者不惜违规抛售。当前A股市场呈现高股价、高估值状态,让很多大股东选择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这种大股东“跑路现象”,应该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

  减持理由花样百出

  5月20日,中粮生化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大耀香港有限公司于5月14日至5月18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合计8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3%。这是今年5月以来大耀香港第四次减持,持股比例由5月初的20.74%下降至15.76%。在“中粮系”重组预期强烈的背景下,大耀香港的连续减持,可以解读为控股股东逢高“金蝉脱壳”。广发证券人士认为,大耀香港减持之余,也有腾挪混改等的改革空间之意。此外,重庆钢铁控股股东重钢集团近期连续减持公司股票,或也有后期资本运作等的考量。

  江西省能源集团公司以“落实集团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升级,筹集发展资金”为由减持安源煤业4900万股;海南宏氏投资有限公司为“增加流动性,优化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减持康芝药业500万股。此外,近期二六三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小龙“因做慈善事业的资金需求”减持公司160万股股份。

  大家都在减持,但总有人减持得很有“艺术感”。5月22日,宏达新材公告称控股股东江苏伟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4年5月29日进行的一笔2000万股约定回购式证券交易,因经办人当时操作失误,导致无法回购,因此将该笔交易调整为股份减持,不再进行回购,公司无意间“暗渡陈仓”。另外,5月25日,乐视网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贾跃亭宣布将在6个月内减持不超过8%的公司股份,其减持后将借款用于公司日常经营,一时间点赞之声群起,贾跃亭成功地扭转减持的不利影响,顺利“反客为主”。

  在减持风潮下,也有不少公司违规减持而领罚的,金力泰、天虹商场、蓝英装备、我武生物、浙江众成等都在这一行列。

  逢高减持成常态

  财经评论人士宋清辉认为,在牛市背景下,大股东逢高减持是市场常态。有些上市公司股东在减持的同时还在不断发布利好公告,包括业绩大涨、各种热门题材的介入,因此公司股价不降反而上涨。而上市公司在解禁敏感期释放业绩大增、资本运作预期,更让市场参与者投机博弈愿望大增。对于违规减持的上市公司股东,应从事前信息披露、事中监督、事后违规处罚等方式加以规范,使得上市公司股东违规减持的成本“高得出奇”。

  大股东减持动作花样迭出,同样也是争议不少,对市场而言,更须关注减持后上市公司的命运。

  前述广发证券人士认为,在央企、国企改革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国资股东的减持或是一系列资本动作的开端,是改革推进的一个信号,后续的“混改甚至是卖壳等”值得期待。同样,对民企上市公司而言,大股东的减持背后也有望酝酿新的资本动作。但一些支撑理由不够的上市公司大股东频繁的、连续的、大幅的减持其中蕴含的风险不言而喻。在对大股东减持的监管相对未细化的情况下,大股东减持带来的更多是不确定因素,投资者需要注意其中风险。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