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日讯(记者华青剑)自2014年5月9日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以来,以市值为导向的企业价值管理如火如荼,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道新风景。日前,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光耀表示,应构建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体系的内容包括观念、理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四个子体系。同时,当前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建设重在写好五个“一”:树立一个新标准、深化一项大改革、建立一个新指引、设立一对新基金、搭建一个新平台。
施光耀是在5月30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上做出的上述表述。
施光耀认为,市值乃企业的市场价值,市值管理乃以市值为导向的企业价值管理。强调市值意识,践行市值管理,是对市场的尊重,是对市场规律的遵循。
“市值管理是当下中国资本市场最为火红的一道风景。它发展速度快,参与主体多,创新冲动足,财富效应强。短短几年时间,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实践上从看到干,从小干到大干 ,从自己干到傍人干,跨越了多个台阶。” 施光耀说。
为什么市值管理实践发展这么快?施光耀表示关键原因有四个:接成熟理论之洋气、接中国资本市场之地气、接市场机制之仙气、接管理效应之财气。
不过,施光耀坦然表示,在肯定市值管理实践喜人气象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种种现实的冲突或不协调正在形成,直接制约市值管理实践深化与效应释放。具体表现为:市值管理深化与金融创新滞后的不相协调、微观创新新节奏与宏观监管环境老步伐的不相协调、践行冲动强烈与制度建设缺失的不相协调以及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与人力资源储备匮乏的不相协调,等等。
施光耀认为,构建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是根本之策。“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既要反映市值管理的规律,又要符合中国特色的要求。我认为,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念、理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等四个子体系。” 施光耀说。
他表示,当前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建设重在写好五个“一”:
一是树立一个新标准:市值。要把市值作为衡量资本市场兴衰、国资管理绩效和上市公司强弱的核心指标。
二是深化一项大改革:监管体制改革。在健全一行三会协调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监管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增强工具创新,把能还给市场的权力还给市场,把能交给市场的功能交给市场,切实推动和服务市值管理;
三是建立一个新指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指引。为推动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市值管理行为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有关方面要尽快推进市值管理制度建设指引的起草工作,力争指引早日面世;
四是设立一对新基金:证券市场维稳基金和市值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基金。前者由国家财政筹建,用于应对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后者建议由中上协发起,吸收交易所、登记公司等市场主体出资,本着取之于市场、反哺于市场的原则,资助市值管理理论研究、案例总结、知识传播、经验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活动,奖励在市值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建树突出者,引导市场上下共同关心和参与市值管理体系建设事业。
五是搭建一个新平台:中上协市值管理专业委员会。鉴于市值管理属于公司自治行为范畴,建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市值管理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协调和推进与中国特色市值管理体系建设相关的公共活动,同时负责市值管理体系建设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市值管理”这个词,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时股权分置改革刚刚开始推行,股改之前,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大股东、中小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利益没有打通。股改之后,市值才是大小股东、管理团队和整个市场共同关注的目标。也就是那个时候提出了“市值管理”的概念。
“市值管理”的核心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包括上市公司维护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持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一致,建立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依法运用各种资本工具来支持长期发展,创造内在价值,使市值反映公司真实内在价值的所有的行为。
此外,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执行副会长姚峰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上市公司协会将适时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力争在市值管理的概念、厘清市值管理的边界等诸多方面实现突破。与其他任何制度一样,市值管理制度,必将经历初始创立、规范完整和成熟完善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