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让储蓄“变身”优质投资

2015年06月01日 07:52    来源: 人民日报     午 言

  ■面对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现实需求,亟须激发民间资金潜力,拓宽居民投资渠道,为那些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符合产业升级大方向、能够形成优质产能的投资活动输血加油

  最新经济数据显示,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重要“马车”的投资,增长步伐继续放缓。今年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19979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增速比1—3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投资增速下滑,成为经济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

  投资拉动,是中国经济过去多年大步快跑的主动力之一。然而,由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也带来不少问题,如对消费需求形成挤压,盲目投资造成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等。投资放缓,表明目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已有所好转。

  然而,必须看到,经济结构调整固然要淘汰落后产能、抑制低效投资,但也不能由此走向另一面,谈投资而色变。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还有很大空间,仍需要不断的资本积累。发展中的诸多“短板”,如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交通、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有待投资去补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也需要投资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正因为此,可持续的投资对于稳增长、经济转型升级等,具有关键作用。

  谈到投资,一方面要考虑钱往哪儿投,另一方面就是钱从哪儿来。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储蓄率很高,大量资金无处可投,居民难以获得可持续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和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保障不足,由此形成“金融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的悖论。面对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现实需求,亟须把民间资金潜力发挥出来,为那些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符合产业升级大方向、能够形成优质产能的投资活动输血加油,使更多储蓄转化为有效、优质的投资。

  让储蓄转化为投资,关键是打通投融资渠道。长期以来,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是为投资提供资金的主力军。由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失衡,使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银行体系,客观上也加重了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居民投资渠道有限等问题。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具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特点,资金来源和风险相对分散,服务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创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更强。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提高。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具有全局意义。为此,要顺应居民多元化投资和企业多样化融资的趋势,扩大直接融资,优化融资结构,从而健全社会储蓄高效转化为投资的机制。

  让储蓄转化为投资,还要拓展新的金融工具。我国直接融资发展不够快,与金融工具相对单一有关。这些年来,场内股权市场,如沪深交易所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发展速度较快。然而,作为直接融资主渠道之一的债券市场,其潜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将发展债市作为推进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向。此外,私募市场,包括私募股权、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培育私募市场,不仅可以拓展市场服务范围,增强对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也能有效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