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华瑞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官孙中东
新生
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沪上十家民营企业发起,经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中国首批试点民营银行之一。于2014年9月26日获筹建批复,并历经四个月时间,完成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于2015年1月27日获开业批复,2015年1月28日完成工商登记,2015年3月3日开始试营业。
作为首批试点的民营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紧紧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需要,突出定位“三个服务”,即积极服务民营经济与小微大众、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服务自贸金融改革。并且同时需要加强建设“三个能力”:一是以“互联网+”为引领的创新技术应用能力;二是以大数据征信为基础的创新风险控制能力;三是以资产管理为导向的创新金融服务能力。
作为新生的民营银行,出生即必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自身条件的制约,我们必须深度整合互联网与金融基因,从“生态”角度构建商业和运营模式。我们将以上海华瑞银行为核心,打造集金融业务、非金融业务、互联网创新业务于一身的金融生态圈,贯穿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的完整生命周期,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的惠民服务。
布局:“1+1+N”的智慧银行模式
“1+1+N”的涵义
在整体介绍“1+1+N”智慧银行模式之前,先说明一下“1+1+N”的涵义:
第一个“1”,指智慧银行的传统银行服务能力,传统银行必须具备三个中介功能、七项银行能力:支付、融资、信息是传统银行的三个中介功能;七项能力包括统一的客户及账户管理能力,银行能通过唯一的客户号来标示及区分客户,集中的总账管理能力,做到全行一本帐,对全行财务会计做精确归类汇总;公司及零售客户的产品研发及服务能力,银行能够迅速捕获市场客户需求并通过产品定向服务指定客户;银行高效的交易能力,银行所有面向客户的交易应高效快捷来满足客户要求,对于多渠道的整合能力,目前银行通过柜面、电话银行、电子银行等新兴的移动渠道服务于客户,各渠道间的协同一致才能使银行的服务能力最大化;精准的客户关系管理及分析能力,银行应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充分分析挖掘既有客户的行为,为产品及服务营销做定向推广才能不断提高银行经营能力,全面的风险管理能力,经营银行即经营风险,在保持高收益的同时如何应对来此诸如银行资产及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生存与发展,最终传统银行将作为支付、融资、信息的中介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第二个“1”,指智慧银行的面向互联网的金融及非金融服务能力:伴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大幅推广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中的各种数据呈井喷式增长,应用于数据处理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同时也造就了具备大规模、高可用、低成本特性的云计算平台,智慧银行“以客户为中心”当前最直接的体现,便是面向移动互联网的金融服务能力,而这些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基于主流电商模式,统一门户,提供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能力;其次是为产业链条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全方位综合化服务的能力 ;迅速响应和满足个人和小微企业民生类、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提供非金融、增值的服务吸引客户,避免同质化竞争的能力;全方位融入社交化网络、了解最新需求、与客户互动的能力;提供客户统一视图、统一成长体系和服务、一致体验的能力;基于移动技术,创新银行产品、渠道和对客服务模式的能力;互联网模式下对公对私一体化、跨行跨境一体化的支付能力;快速有效的将现有银行系统交易封装、互联网模式化的能力 ;开放合作的方式支持内外部机构共同创新业务和产品的能力;为各领域提供深入、快捷、有效的大数据分析和支持的能力;以共享、云化的方式,将特色、非金融服务推向客户的能力;有效隔绝互联网安全风险,提供严密的安全防护体系的能力。智慧银行要以移动端渠道为主体,充分注重客户体验和用户思维,全面打造上述能力。
最后“N”,指智慧银行的多种创新模式服务能力:智慧银行要有“N”个面孔,要与各行各业,与客户实际的金融需要向结合,要嵌入到客户的生产生活中。智慧银行构建的是一个与客户互动、有客户参与的服务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基层的触角,是要延伸到客户所在的具体行业、具体区域,要满足客户切实具体的需求。“金融产品+服务能力+客户具体需求”,需要智慧银行足够开放、足够灵活,能够像水渗入海绵一样,渗入到客户的具体生产生活情境中。目前互联网上火热的第三方支付、社交网络、P2P、众筹融资、虚拟货币、金融超市、社区金融等是智慧银行多种模式的典型代表,这些模式可以分解为银行的存款、贷款、支付、结算、贸易融资、保函、理财、保险、银行卡、债券、托管、代客等原子产品,基于原子产品之上的产品组合又可以为大数据平台提供事件侦测、精准营销、交叉销售、实时推荐、风险模型、挖掘引擎等面向个人和公司客户的分析支持,从而提高诸如产业链金融、移动金融、电子商务等业务服务能力。
传统银行应用架构与互联网应用架构,表面上看是“集中式”与“分布式”的对立,本质上是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选择,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别。而且两种应用架构结合各自的技术体系,都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所以智慧银行的IT特点需兼顾集中式和分布式的技术架构,对于涉及银行核心交易的IT应用,应该严格遵守一致性要点,而对于面向互联网的非核心应用,可以用分布式架构来支撑其运行。以上内容分析了1+1+N的业务能力及IT技术架构的选择,那么怎样让1、1、N融合成一个整体成为最重要的一个话题,我们给出的方案是依托服务总线和开放平台来整合三者能力并打造成最终的综合服务模式。
智慧银行的服务总线:银行大量分散的应用需要用相对简单实用的中间件技术来简化和统一愈加复杂、繁琐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是能够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SOA使用户可以不受限制地重复使用软件、把各种资源互连起来,只要IT人员选用标准接口包装已有应用程序、把新的应用程序构建成服务,那么其他应用系统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这些功能服务。银行通过服务总线将传统银行的核心功能对外开放,提供松耦合、模块化封装接口,通过流量控制和安全管控来隔离外部风险。智慧银行的服务总线应作为实体银行和互联网银行间的重要通道,应通过交易总线和数据总线涵盖银行内部系统所有交易接口,数据总线提供互联网环境下的多种接口规范和通讯协议等技术手段来保证总线的服务能力最大化。
智慧银行的开放平台: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和电商平台开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各利益相关方由单纯竞争转向相互开放、合作与竞争并存的行业形态,银行开放平台在这一环境下应运而生,通过开放平台打造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圈,并逐渐从流量导向朝流量变现转变过渡。开放平台即依托于银行的金融服务、大数据服务能力把物理银行及银行互联网平台的所有服务再向互联网开放,开放平台通过建设统一用户中心为开放平台实现银行现有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共享、减少用户信息壁垒,从而达到提升客户体验及用户信息整合的目的,开放平台将基于一套标准化协议及接口对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带动吸引内外部开发资源,基于开放平台所提供接口,开发者将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自行定制相关应用并发布,全力打造包括账户管理、金融咨询、投资理财、贷款服务、移动支付、民生缴费、生活服务等金融和非金融功能的“混血”服务,最终实现“技术、产品、服务、合作”的全面开放。
智慧的“1+1+N”架构使得新生的民营银行能够快速建设基础系统,完成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高效对接,并且依托以上两者在科技惠民方面实现金融创新拓展。
在物理银行部分:
1+1+N的架构使物理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同步更新,在互联网平台快速迭代的同时物理银行也会迅速更新和产出,该架构下避免了传统银行内新建互联网平台与核心银行互为制约的问题。
54天自主完成核心系统上线,迭代19个版本
2个月自主完成数据中心设计和上线
1个月完成信贷系统上线
2个月完成企业网银系统上线
华瑞银行投入使用的IT系统是按照国内同业最高标准设计建设的一流核心银行系统,全面支持以客户为中心、利率市场化,业务国际化对系统的要求,全面支持自贸区业务、支持中英法德日等多语言处理、7X24全业务营业银行、高度参数化等业界领先的功能,自主设计研发并拥有全部知识产权。数据中心是按照5级的灾难恢复标准打造,能够完全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与四大行达到同一标准。
核心银行系统和数据中心都是在短短两个月内新建的,创造了最快建立自主核心银行系统的记录,这得益于银行业多年智慧和经验的传承,是民营银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一次快速冲刺,这为华瑞开启智慧银行之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平台部分:
互联网平台依托服务总线与物理银行对接,物理银行专注于打造银行基础能力,互联网平台应用不断迭代更新,通过服务总线与物理银行隔离,有效减少了互联网平台对物理银行基础能力的改造。互联网平台同时将依托开放平台与互联网生态完全对接。
3个月打造个人互联网经营平台
面向互联网的用户中心体系在逐步搭建和完善中
华瑞银行的互联网平台将致力于打造面向互联网的金融、非金融的双重能力,面向互联网的金融能力主要包括金融应用中心、实现产品可定制、在线自服务、智能推荐等功能;还包括面向产业链和在线金融服务能力、面向移动支付和移动门户的移动金融能力;非金融能力包括提供提供企业ERP,CRM和HRM相关的应用与服务。通过为供应链上的非核心企业提供IT托管服务,吸引客户,收集客户信息。互联网平台将在基础设施上完成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支撑平台金融、非金融能力的快速发展。
多种创新模式
多种创新模式如P2P、众筹等通过开放平台与互联网平台对接,多种模式作为银行自有生态外的新兴伙伴,只有通过开放平台与它们进行融合,才能全面融入整个生态,开放平台将生态的流量不断引入互联网平台,进一步促进获客和营销。
华瑞银行要有“N”个面孔,要与各行各业,与客户实际的金融需要相结合,要嵌入到客户的生产生活中。银行构建的是一个与客户互动、有客户参与的服务生态体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基层的触角,是要延伸到客户所在的具体行业、具体区域,要满足客户切实具体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开放平台与多种创新模式(P2P、社交网络、虚拟货币等)充分融合,同时也要打造自己的创新模式。
突破
完成整体智慧银行服务的布局是个逐步完善、不断更新的过程,而积极响应社会大众和小微企业的服务需求,快速便捷的提供惠民服务必须以博大的胸怀接受和借鉴互联网业的经验和思路,找到创新服务的突破点,上海华瑞银行认为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是创新惠民的两大突破点。
通过移动互联方式,银行能通过多终端、多种渠道,更加便捷、随时随地的为社会大众、小微企业、城市奋斗者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专属服务。
利用大数据技术,银行能够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及机器学习等方式,高效计算用户授信评分,实现给高评分用户快速放贷,某些紧急情况下及时提示用户风险。
突破一:移动贴身、逐级深入的移动惠民服务体系
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细分用户需求,通过移动终端,为其提供便捷的、差异化的定制服务。
移动互联网用户:移动方式可以让最广大的受众以最便捷的方式接触金融服务入口,减少去网点的交通和排队困扰。
一键注册:打通与互联网生态的用户体系入口,做到一键获客,让客户第一时间享受金融产品搜索,金融信息查询等服务,体验上做到“惠民而不扰民”
弱实名电子账户:在保证客户账户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推送个人理财的惠民服务,让客户资金收益和安全一箭双雕。
强实名电子账户:通过强实名认证,最大化满足客户的金融增值服务需求,包揽理财、账户查询、转账结算、交易支付、现金收付等功能。
近场支付:结合空中发卡和HCE技术,将最常用的金融支付功能完全推送到客户指尖,真正做到贴身惠民金融服务。
在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体验及业务运营方面,我们应该以博大的胸怀学习互联网精神,以用户为中心建立移动互联运营体系,利用详尽的数据分析和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以贯穿业务全流程的闭环运营体现最终客户关怀。
逐步建立以用户行为分析与研究、资金管理与安全、以及全方位的客户接触为基础,以系统、产品、运营为三大支柱,三大支柱高度协同发展,以全方位的用户体验提升为目标的整体移动互联网运营战略。
通过多角度的渠道渗透,全方位的体验提升,最终实现上海华瑞银行个人经营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便捷惠民服务,占上用户手机第三屏的目标。
突破二:面向小微的大数据风控
传统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受制于数据整合、审批流程、风险定价等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无法提供面向小微的贴身服务,作为新兴的民营银行,将直接切入小微服务“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的痛点,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银行体内与体外的各种数据,基于机器学习技术不断训练和优化风控模型,针对小微客户提供不同的评级及风险定价体系,让小微服务真正做到便捷、贴身。
综述
通过“1+1+N”智慧银行模式,一方面迅速打造银行基本能力,一方面快速融入互联网,另一方面也能灵活多变的抓住高速发展创新机遇。通过互联网为客户提供随时随地随需而变的贴身服务。
解决“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解决银行业务的各种痛点,都需要借助科技手段,而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技术就是其中的两大突破点:
1.移动互联:通过移动互联的全渠道拓展和全方位服务,使得社会大众和小微企业更容易得到需要的、定制化的银行金融服务。
2.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的、多维度的信用评估体系,使得个人和企业更高效便捷的得到授信、贷款,以及其它急需的金融服务。
将新型的智慧银行模式与惠民创新的两大突破技术相结合,以开放的胸怀学习互联网运营的精神和方法,为社会大众和小微企业提供贴身服务,这是上海华瑞银行选择和正在坚持的“科技惠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