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周子勋: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围

2015年05月21日 07:41    来源: 京华时报    

  最近,一份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对外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备受关注。这份兼顾当前和长远、战略及战术的十年行动计划,提出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一步是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近年来,随着劳动力红利耗尽、生产要素成本提升、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集中出现,低端制造业增长乏力,中国制造业发展举步维艰。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制造业),没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很难说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转型升级将是中国工业重获竞争力、防止产业空心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抓手已经明确,那就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以此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智能制造将是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由此衍生出的市场机会及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提到中国的工业转型,就不能不提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甚至可以说,发展智能制造就是在打造中国版的工业4.0。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完全可以吸收、容纳工业4.0所蕴含的观念和思路。

  用专家的话来说,中国在打造“工业4.0”时需巧借内外合力,充分盘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需要加强与全球领先工业企业的合作,并深化国内工业体系改革,为中小型创新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当然,除制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之外,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延伸则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并不只是简单的投资扩张或制造技术提升的问题,而是涉及产业链延伸、业务结构调整、人员队伍调整、资源配置调整、技术重心调整、管理模式调整、强化标准管理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转型。

  总之,发展升级版的中国制造是非常重要的策略,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就是做强中国经济的脊梁。正如专家所言,如果忽视制造业,就意味着中国经济在忘本。

  □周子勋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