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3000多名“珍珠女” 撑起企业半边天

2015年05月14日 10:45    来源: 网易    

  亩亩平滑如镜的水面,晨雾还没有散尽,水面上排列着一道道养蚌的浮标,鄱阳湖畔掩映着一栋栋小楼……

  4月下旬的一天,邱雪英和她的同伴毛爱连,与记者一起划着小船驶向湖心,去检查湖中三角蚌的生长情况。“现在的蚌还小,过几个月才能‘接种’。”邱雪英从蚌箱的淤泥里摸出几只蚌说。

  类似邱雪英这样的女性在江西万年县湖云乡有3000余人,她们都很年轻,祖辈居住在鄱阳湖畔。虽没有显赫的学历,也不是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却熟练掌握了有核珍珠养殖中最核心的操作技术—核片接种,她们走南闯北给全国八成以上的有核珍珠养殖场接种,挑起了全国有核珍珠养殖的大梁。这个群体有个美丽的名字—“珍珠女”。

  眼睛睁得像箩筐,晚上腰痛得喊爹娘

  邱雪英是湖云乡珍珠女协会的会长,从事“种蚌”工作已整整20年。经她手就带出了1000多名“珍珠女”。“种蚌”这项绝活也让她发家致富,她在县城投资买了房,买了车,开了店,办了林场……

  上世纪80年代,万年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淡水珍珠的一项又一项奇迹:在全国最早使用鄱阳湖特有的三角帆蚌做细胞片育珠,提升了珍珠品质;在全国率先人工大量繁殖三角蚌,扩大了养殖规模;在全国首创了“水中吊蚌、水底养鱼,水边养鸭,岸边养猪”的水陆循环的立体养殖模式。

  淡水珍珠行业曾流行这样的说法: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看江南,江南珍珠看万年。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的万年,在全世界最早进行异形珍珠、有核珠和大颗粒珍珠等品种的培育和生产,提高了淡水珍珠的品质和价值。

  万年县的老人都清楚地记得,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珍珠业发展鼎盛期,万年县城天天车水马龙,成了世界各地从事淡水珍珠养殖和研究者学习和仰慕的圣地。

  然而,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灾,给风光无限的万年珍珠业以毁灭性的打击。邱雪英当年借债10万元养殖的几十亩珍珠也瞬间打了水漂。从此好景不再,独剩“珍珠女”。她们四处飘泊,远走他乡,凭着“种蚌”的独门绝技苦心支撑着。“可以说,当年的‘珍珠女’没有一个没吃过苦、没流过泪的。”邱雪英念道:“眼睛睁得像箩筐,晚上腰痛得喊爹娘……”这首由“珍珠女”们自编的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珍珠女”种蚌的艰辛。

  “珍珠女”决定着一个企业生死存亡

  湖云乡乡长叶建华告诉记者,乡政府的所在地就是当年响当当的国有湖云水产养殖场,万年县的珍珠产业就发源于此。正因为“珍珠女”一代一代的技术传承,不断创新,万年珍珠养殖备受行业青睐和赞赏。

  据邱雪英介绍,珍珠接种是珍珠养殖行业中的一个工种,其工作是在珍珠蚌的外套膜中“植核”(当地俗称“种蚌”),使外套膜所分泌富含碳酸钙的粘液能以“核片”为“芯”,层层淀积碳酸钙以形成珍珠。邱雪英记得:“1995年时,湖云乡只有百十来个‘珍珠女’,以后,慢慢扩大发展到几百人,上千人,直到现在的3000余人。”

  “植核”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细致活儿,不但需要操作者心灵手巧,更需要她们有过硬的素质技能:技术好,则手术蚌的成活率高,珍珠的育成率和优珠率高;技术不过关,手术蚌就有可能过不了术后感染关而大批死亡。因此,“植核”这一岗位虽小却很关键,小小“珍珠女”往往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

  按眼下的行情,有核珍珠接种成功率如果达不到百分之七十,就要亏本,而万年“珍珠女”的接种成功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以至于全国各地有核珍珠养殖场老板争相高薪聘请她们,甚至明确提出“非万年‘珍珠女’不要”。

  说起长年在外打拼的“珍珠女”,叶建华深有感触地说:“‘珍珠女’是湖云乡的宝贵资源,珍稀品牌,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2013年8月,万年县总工会、县水产局、县农业局和湖云乡珍珠女协会联合举办了“绝活秀”珍珠种蚌接种技能大赛,并进行相关培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黄亚莉说:“通过学习培训、技能比赛,3000‘珍珠女’接种技能将有进一步提升,普遍反映工作好找了,待遇也提高了。目前,万年县正在研究建立对‘珍珠女’定期培训与考核的长效机制。”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