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风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体制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在当前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仍然至关重要。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稳投资是稳增长的现实选择。面对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国内经济增长的两驾马车——出口和消费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投资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换句话说,稳增长的关键就是要稳投资,稳增长必须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在加大,稳增长的出路在何方?先看消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1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较上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再看进出口: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9042亿美元,同比下降6.3%;出口5139亿美元,增长4.7%;进口3902亿美元,下降17.6%。最后看投资: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775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在居民收入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消费是难以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提升的;出口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不稳、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减弱情况下,出口很难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因此,“稳增长”就必须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才能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但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投资既不能盲目地投资也不是简单的“增加投资”,而是通过稳投资、创新投资增加对某些领域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经济新常态下的投资是在保持合理有效的投资的同时增加投资将从传统的驱动力转化为新的驱动力。
首先要保持合理有效的投资规模和速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仍然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矛盾的第一要务。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就必须保持合理有效的投资规模和速度。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但政府不唱“独角戏”,要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此外,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四川省、河北省虽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提及投资规模,但依然明确指出投资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推手,并且将以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作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目前已公布投资规模的省市来看,各地安排的投资计划规模已达14.44万亿元。从目前各地所设计的投资路线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产业关联度相对较高,未来这些投资项目将对刺激消费以及扩大内需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是创新投资将从传统的驱动力转化为新的驱动力。2014年起,“一带一路”成为热议的焦点,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既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也担负着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任。民生证券研究认为,根据规划,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铁路线路总长已在1万公里左右,按照目前每公里建设3000万元~5000万元的投资额来看,预计涉及总投资在3000亿元~5000亿元左右。据兴业证券测算,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潜在空间巨大。
在我们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的同时,对于饱受诟病的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应该通过加快改革加以解决。所幸的是,政府已全面启动了投资体制改革,大幅简政放权,修订政府核准投资目录、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调整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建立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等举措,将有效弥补市场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拉动有效投资、推动创新创业。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一轮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稳投资,充分发挥好投资拉动经济的关键作用,我们坚信,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完全能够实现平稳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