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企改革已提速重点锁定两家上市酒企

2015年05月06日 08:44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四川省属国资国企改革已全面启动,而今年最受人关注的,或许就是沱牌舍得(600702)股权转让一事和五粮液(000858)的国企改革。

  改革已进入深化年

  如果说2014年是国企改革元年的话,那么2015年就是国企改革的深化年。截至2015年4月24日,国资委旗下共有269家A 股上市公司,全部央企总市值约占A 股总市值比例25%,规模较大,集中度高。从央企行业结构来看,占所有央企市值比例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采掘、银行、建筑装饰、机械设备、化工。资金之所以对国企改革概念如此追捧,也是对其未来资产注入的期待。

  2014年7月国资委公布首批试点改革央企名单,分别为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节能环保公司。从央企改革试点上市公司的改革路径与最新进展来看,资产注入、并购重组、设立产业基金、战略合作这几种方式已经有上市公司采用,并且多家公司具有较强的改革预期。

  有分析指出,目前央企“四项改革”试点方案已经完成编制。同时,地方版的国企改革也不断推进,目前超过25个省区市出台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国企改革在今年两会上被重点着墨,目前,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也出台在即。可见,国企改革已被公认为是2015年一大投资机会。

  川企改革拉开帷幕

  今年年初沱牌舍得在西南产权联合交易所挂牌,射洪县政府拟以12.19亿元的价格转让沱牌舍得集团38.78%的股权并对其进行增资扩股,转让后,新进入战略投资者将掌控沱牌舍得集团70%股权。虽最后挂牌无疾而终,但却打响了四川资本市场国企改革的第一枪。

  五粮液在去年就曾提出过国企改革,但之后就杳无音讯。4月初宜宾传来消息称,当天市政府在部署当前重点工作时提到,依法推进五粮液等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煤炭、白酒等产业发展,加快全市13个产业园区建设。

  虽然目前五粮液方面仍未传出国企改革的具体方案,但从宜宾市政府的表态来看,五粮液的国企改革已箭在弦上。

  对于国企改革,四川省政府十分重视。在2014年,四川在全国较早出台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按照“路线图”,全面启动了68项改革事项,迈出了深化改革的坚定步伐。

  今年在总结去年的基础上,四川省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月19日召开的四川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以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为抓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努力走出符合四川实际的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之路。

  目前资本市场上,*ST天化(000912)、*ST川化(000155)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他们的整合或将继四川长虹后,成为四川资本市场国企改革整合的又一个标本。

  本报记者 康曦

 


(责任编辑: 韦伟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5月掘金“铁工基”和国企改革      2015年05月04日
  • · 博时国企改革主题今起发行      2015年05月04日
  • · 国企改革主题投资活跃      2015年04月28日
  • · 央企整合料成A股长期热点      2015年04月2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