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理性应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2015年05月06日 07:09    来源: 经济日报     潘 璠

  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并改进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保持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或占比的适度、稳步提升,缩小收入差距,让更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日,“中等收入陷阱”话题再度引发广泛讨论,有人还就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出建议。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提出的概念。大意是说,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发达国家竞争。能否跨越、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要面临和应对的重要课题。

  其实,“中等”有着不同的标准,无论是人均GDP“1000至12000美元”,还是“3000至10000美元”,区间都十分宽泛。虽然我国人均GDP去年已经达到7575美元,看似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但严格来说,距世界中等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依据世界银行数据库2013年的数据,当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807美元,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0513美元的64.7%。而西方发达国家多数在3万美元以上,即使是被认为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马来西亚等国,当年其人均GDP水平也在1万美元以上。

  尽管不宜以“中等”自居,但“中等收入陷阱”确实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需要迈过去的坎。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快,更需做好应对工作。不过,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完全是太快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日本及欧洲一些人均GDP水平很高的国家,老龄化程度也都较高;很多掉入陷阱停滞不前的国家,恰恰是非老龄化国家。笔者认为,要想不掉入陷阱或者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关键还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曾经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做出调整,而不是继续重复、强化一些已经失效甚至副作用愈加显著的方式。具体来说,有些事情是需要尽快推进的。

  比如,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投资、卖地、房地产、扩大外延实现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在总量加大的今天,发展质量更加重要。因此,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大装备工业等,尽快改变对少数行业、产业的过度依赖。与此同时,农业依然是基础,草地、湿地、林地同耕地一样都亟待保护。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是要大力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再如,改进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让更多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只有保持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或占比的适度、稳步提升,并大力缩小收入差距,才能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因此,要通过加强调整税收政策,完善国企收入分配机制,合理制定并执行最低工资标准,量力而行地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总之,只有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在缩小差距的同时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与经济水平同步提升,才有助于最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在这样的大方向下,速度再回落一两个百分点也是正常的。(原文来自:经济日报 作者:潘 璠)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