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同济堂借壳疑现PE突击入股 借“大健康”吸金?

2015年04月30日 06:5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0日讯(记者 臧允浩)同济堂借壳啤酒花,更像一针强心剂,引爆了资本市场。截至4月29日,啤酒花已连续迎来第8个涨停板,股价较停牌前飙升1倍之多。

  同济堂借壳遭到资本热炒与其“大健康”概念不无关系。近期,“大健康”是股市热点概念,通策医疗、泰格医药、迪安诊断等相关个股在二级市场上均有抢眼表现。同济堂也同样如此。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啤酒花公布的相关交易预案发现,同济堂在谈及未来业务发展方向时表示:“未来,同济堂医药将专注于药品、大健康产品配送业务”。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3年同济堂就曾规划“发展3000个代理人制度、‘五个一健康工程’”等健康产业战略。不过,中国经济网记者未能从近年来的公开信息或同济堂方面获悉上述项目的具体进展状况。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交易预案发现,同济堂目前主营业务为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批发业务。而目前同济堂医药的各项业务均集中于湖北、江苏等省,其中湖北省占比很高,最近三年均在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同济堂的“大健康概念”虚实难辨,但其复杂的资本脉络却随着预案的公布而秋毫毕现。预案显示,同济堂在和啤酒花筹划重组的敏感期曾引入西藏环天、新疆华实、盛世坤金等多家PE,有媒体因此疑其存在突击入股之嫌。

  狂欢:多机构疑突击入股

  4月17日晚,停牌7个多月的上市公司啤酒花发布重组方案,拟收购同济堂医药100%股权,该重组构成借壳上市。

  根据啤酒花公告显示,公司拟将持有的乌苏啤酒股份以现金对价出售给嘉士伯,以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合计购买同济堂医药100%股权,支付现金的来源为募集配套资金。这意味着,该项重组完成后,同济堂将借壳啤酒花登陆A股。根据估值,同济堂医药100%股权初步确定的交易价格为61.27亿元。

  资料显示,该次重组完成前,啤酒花为外企嘉士伯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啤酒、房产、果蔬及钢材贸易等,近年来,该公司营收和利润不断下滑。通过本次交易,啤酒花原有的啤酒等业务将被出售,进而转型为医药流通企业,主营业务将变更为提供药品、医疗器械等产品批发。而公司控股股东也将变更为同济堂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美华、李青夫妇。

  令人不解的是,同济堂在和啤酒花筹划重组的敏感期,还引入了多家PE。交易预案披露的信息显示,同济堂的股权变更颇为复杂,3个月前,也就是今年1月19日,同济堂一口气引入了4家PE,分别是盛世建金、盛世坤金、开元金源、开元金通,他们合计出资12亿元人,持股比例分别为8.33%、1.67%、5%、5%。

  然后,入股仅一个月的开元金源和开元金通又将股份转让给了别的机构。开元金源将其持有的同济堂5%股权分别转让给西藏环天2.5%、 新疆华实0.83%、 盛世坤金0.83%、上海沁朴 0.83%;开元金通将其持有的同济堂5%股权全部转让给盛世信金。

  最终,通过接手同济堂财务投资者Indo-China基金在今年3月全线退出时转让的股权,盛世建金共持有同济堂8.33%的股权;西藏环天持有6.1%的股权;盛世信金持有5%的股权;盛世坤金持有4.92%的股权;新疆华实持有1.17%的股权;上海沁朴持有0.83%的股权。

  那么,同济堂为何要在这样敏感的时间内引入PE呢?该公司解释称,这是在公司融资计划之内的事,并否认是突击入股。“同济堂对融资事项的筹划早于啤酒花重大事项停牌的日期,也早于啤酒花和同济堂医药第一次接触的时间。本次增资主要是出于自身战略发展的需要,且新投资者是通过路演筛选、邀标的方式遴选的,并不存在突击入股的情况。”

  同济堂表示,尽管PE入股同济堂时的每股价格与本次同济堂借壳评估后的每股价格大体相当,换句话说,就是PE非低价入股同济堂。

  隐情:“大健康概念”下的资金饥渴

  在资本市场上,“大健康概念”已经炙手可热。近期,通策医疗、泰格医药、迪安诊断等相关个股在二级市场上均有非常抢眼的表现。而这一次,股价接连涨停的啤酒花也同样具有“大健康概念”。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相关交易预案发现,同济堂在谈及未来业务发展方向时表示:“未来,同济堂医药将专注于药品、大健康产品配送业务”。

  类似的一幕也曾在华东医药身上上演。2014年4月,据大智慧财经报道,华东医药副总经理万玲玲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布局大健康配送业务。“公司今年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革商业模式,除原有的纯销产业外向大健康零售衍生,客户从医院拓展到普通消费者,产品从治疗扩张到预防、保健和术后保健等”。

  不过,万玲玲也坦言,之所以这么做则是因为“公司医药商业主要立足于药品配送,虽然营收占比达到了80%,但由于毛利较低,对利润贡献不及30%。在医保控费、零差率以及新版GSP认证等因素影响下,商业企业营运成本越来越高,盈利空间被蚕食。在目前的产业内,只专注于药品配送很难实现利润突破,即使浙江所有的医院都交给华东医药来托管,营收翻倍利润也不会翻倍,改革迫在眉睫”。

  其实,同济堂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同济堂在预案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多次调控,对药品零售价格的上限实施限制,对超过限价售药企业进行处罚。大幅度的降价措施,进一步压缩了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新政策的落地,将缩减药品中间流通环节、加大医保控费和药品降价力度,将可能影响同济堂医药的利润空间,对同济堂医药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风险外,同济堂已然陷入到资金链条的紧张形势中。预案显示,同济堂医药应收账款不断增长,最近3年期末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9.51亿元、11.43亿元、12.68亿元(未经审计)。

  同济堂坦言,医药流通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化效应,在业务扩张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济堂医药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且建设该体系需要较长时间,因此需要长期不断有新增资金;同济堂医药大力发展医疗机构药房托管业务,需要大量资金予以支撑;未来同济堂医药计划通过兼并收购等手段收购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医药流通企业等,资金需求较大。

  追问:“五个一”健康工程进展如何?

  过去几年,同济堂在“大健康”上闹出的动静着实不小。

  据悉,2009年4月,同济堂集团与襄阳市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济堂投资100亿元,征地1500亩,建设同济堂襄阳国际健康产业园项目。

  这一健康产业园是一个包括医药健康企业总部基地,齐聚中药材、保健品、化妆品、健康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健康养老会所等在内的多功能产业园。这一项目从2010年开工,2013年正式开园,前后跨度长达3年之久。2013年4月30日正式开园,与此同时该健康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13年4月30日,据科技日报报道称,同济堂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CEO张美华透露,类似中国襄阳国际健康产业园规模的大型健康产业园在南京、合肥、武汉、海南等地已在规划或兴建中。

  同济堂董事长张美华说,“同济堂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有责任在国家各级领导机构的支持下,参与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建设,抓住历史机遇,完成中国13亿人的健康升级梦想。”

  日前,据时代周报调查称,“时至今日,襄阳国际健康产业园内仍在招商引资,对外销售商铺,据销售中心人士介绍,这里早在3年前即建成,但直到现在部分商铺仍未售完”。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负责人史立臣表示,“近年来,健康产业园在各地兴起,但似乎走错了方向”,史立臣曾参观过某地的一家健康产业园,他的感受是“园区坐落于城市郊区,访客稀少,很难汇聚人气”。

  “很多健康产业园难以摆脱一般商业地产的盈利模式,过分依靠卖房或出租获利”,史立臣认为,大健康产业要以社区和家庭为依托,走产品加服务的路线,“前期要做好铺垫,以自己企业的优势为立足点,做业务延伸,不可盲目追求规模”。

  北京某医药类营销公司的一位分析师则对中国经济网表示:“有些企业喜欢炒作题材,建一个网店卖药就自诩‘医药电商’,出款标榜健康的饮料就说成是进军‘大健康’,这背后更多是对热门概念的炒作,并无周密的战略布局”。

  实际上,同济堂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上也曾提出过一条详细的规划。2013年5月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称:“在同济堂的规划中,发展3000个代理人制度,‘五个一健康工程’正在逐步实施”。

  “五个一健康工程”其实就是在“三线”的县级区域内发展五个终端,即:一个药店,一个诊所,一个健康管理中心,一个健康旅行社,一个物流中心,每个县区发展一个健康代理人,然后由这个健康代理人发展这五个终端。比如,在人口达到100万的县区中,一个健康管理中心将服务5-10万会员,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提供体检、康复、预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服务;而物流中心将解决物流配送在县区这个区域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直接将医药物资配送到代理人手中。也就是说,按每个会员平均消费1000元计算,5-10万会员的消费将达到5000万~1亿元。按照一个代理人一个健康管理中心来推算,3000个健康管理中心获得的消费总额将达到1500亿~3000亿元。这无疑是一个宏伟的计划。

  张美华还表示:“为了更好的帮助代理人更好地拓展当地的医药健康市场,我们会为代理人提供10万元的创业资金”。按此计算,同济堂将为3000个代理人支付3亿元的创业资金。

  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一颇为宏伟的规划进展如何呢?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拨打同济堂有限公司官网上公布的联系电话,但均无人接听。

  史立臣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个宏大的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很多,比如这些药店、诊所、健康管理中心有何优势服务、特色产品?如何吸引用户?各个环节之间是何关系?如何对接?专业人才怎么配置?市场并不一味依赖数据推算,这些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计划就很难成功”。


(责任编辑: 魏京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