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22日一早,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二楼的会议大厅里,座无虚席。第五届两岸及香港《经济日报》财经高峰论坛吸引了来自三地的财经界和传媒界人士。在全球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论坛开幕式上嘉宾们议论的热门话题。
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副主任、海协会副会长李亚飞说,这是一个互利创造价值、合作产生财富的时代。两岸和平发展的红利,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普惠两岸人民,增进同胞福祉。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体量大,发展前景乐观,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与会嘉宾认为,两岸及香港应契合当前形势,主动适应大陆经济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加强交流沟通,提高合作质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进,促进两岸及香港经贸关系稳健发展。
经济合作是和平发展的基础。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在致辞中说,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核心。他一口气用了三个“共同”:两岸要共同承担经济风险,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机遇,共同参与区域合作。李亚飞则借助中医养生理论,来解读两岸及香港的经济合作发展。他列举了固本培元、扶正解表、舒筋活络三个方面。“固本培元”强调的是巩固基础的重要性,对于两岸关系而言,这个基础就是“九二共识”;“扶正解表”讲的是正确看待合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舒筋活络”则强调了开放、合作的意义。他说,扎篱笆的事情总是徒劳无功,通经络的事情才能互利双赢。
今天,两岸三地经济互利合作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给两岸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重要契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为金融企业加快全球布局提供了良好条件,大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为台湾、香港在大陆投资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主要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又为两岸及香港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两岸及香港的财经金融界人士聚会在一起,有着谈不完的经济互利合作话题。
香港驻台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主任梁志仁走上讲台就告诉大家,“我是一个读历史的人”。他的讲话充满历史“纵深感”。这位从第一届就参与“三经论坛”的“资深坛友”回顾了几年来讨论议题的变化:过去讨论的是两岸及香港贸易合作的机遇,今天关注的则是从全球经济格局来认识三地的经贸合作。他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中心由西东移,预计到2050年亚洲的GDP会翻一番,人均GDP会增长6倍,三地区域合作前景可期。
金融合作是历届“三经论坛”的热门话题,本届论坛继续就深化金融合作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将继续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不断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将按照“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开放水平,并积极从台湾、香港先行先试。
一方面从全球经济转型这样的视角来认识两岸及香港的互利合作,另一方面深入讨论合作的具体路径和具体领域。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达了他对两岸金融合作前景的展望,他们经过3年的努力,把合作共赢这个词汇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实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将两岸金融合作归纳为监管合作、业务合作、人才合作等几个方面。她的演讲引起与会金融界人士的共鸣。台湾兆丰金控董事长蔡友才回顾了两岸金融合作的过程,合作的项目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合作速度由慢变快,业务量由少而多。他认为,两岸金融合作的焦点是银行间的合作,而两岸金融的差异性、共同性和大家对未来的预期心理,决定了两岸金融合作的空间很大。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谈到金融合作这个话题,用的全是“现在进行时”:两岸金融监管制度正在对接,合作监管为金融合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金融机构之间合作的愿望更加强烈。他认为,两岸要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合作,金融机构应该加快以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发展模式,使互联网金融成为两岸金融合作的新航标。(经济日报记者 魏永刚)
点击进入专题:第五届“三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