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亚地区广袤的旁遮普平原上,一座近百米高的大坝即将拔地而起,拦腰截住滚滚南流的吉拉姆河,为巴基斯坦能源发展事业增添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这座电站由中国公司承建,装机容量720兆瓦,年均发电量约32.13亿千瓦时,有望缓解长期严重制约巴经济发展和困扰民生的电力短缺问题。这是“丝路基金”自去年底注册成立后投资的“第一单”,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巴合作先行先试取得“早期收获”的一个重要成果。
对巴方而言,中巴电力合作可谓雪中送炭,电力紧缺一直是制约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统计显示,巴基斯坦已安装的电力容量为21000兆瓦,但仍面临3000至5000兆瓦的电力缺口。每到炎热夏季,用电需求陡增,供电压力更大。首都伊斯兰堡夏季每日停电时间达到12小时,绝大部分农村和山区每日停电时间更是高达20小时,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中国建设的电力能源项目周期短、见效快,能起到缓解巴政府和民众燃眉之急的效果,因而在一系列“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的项目中,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巴基斯坦新一届政府将发展经济作为工作重心,对中国企业投资巴基斯坦能源产业寄予厚望。”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曾经这样表示。
丝路基金“首单”花落巴基斯坦水电项目,这是基础设施跨境投资项目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以基金为重要平台和导向资金,更多国际化金融机构有望加入,共同推进更多符合商业盈利模式的可持续性项目。可以预见,通过“首单”带来的示范作用,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加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直接带动促成良好的直接投资体系和环境,为“一带一路”构想中的其他项目提供稳健且积极的资金支撑与运作模式范例。
目前,亚洲许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资金缺,而中国外汇储备庞大、建设管理经验与资源丰沛,通过丝路基金对接双方需求、提供必要资金支持,是共赢互利之举。期待丝路基金将有更多的项目诞生,为“一带一路”的2015写下生动注脚。(经济日报记者 国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