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铁矿石改革争议较大 专家呼吁靠市场调节

2015年04月14日 07:0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我估计再有改革非常难,这次下调40%就费了很大劲。”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不是简单的资源税问题,而是中国的矿业竞争力、资源状态与国外竞争者差太远,降税的影响只能是“轻轻缓解”。

  Mysteel分析师史正磊表示,此次铁矿石资源税综合下调幅度为10元~20元/吨,即使对选矿比例较高的企业来讲,下调幅度也仅会放大到30元~40元/吨,“下调仍不是特别明显。”

  事实上,围绕铁矿石资源税改革,牵涉方甚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矿企、矿协,中联钢资深分析师胡艳平表示,在矿企内部,对资源税的改革也充满分歧。

  牵涉多方博弈

  此前有媒体报道,铁矿石资源税改革的大方向,是从先前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按照从量计征的方式,各个地区各个矿山不一样,低品位的矿山生产一顿精粉所需要的原矿石比高品位的矿山多,这样低品位的矿山就需要为生产的一吨精粉缴纳更多的资源税,这对于很多品位很低的矿山来说很不利。

  但是,从价计征是否就一定会缓解这种情况呢?“大的原则是整体征收税额一定。”谈及此处,胡艳平并没有觉得诧异,她表示,此次下调铁矿石资源税让人联想起去年底煤炭资源税的下调,煤炭资源税只是换了个名头而已,实际上没有起到太大作用,而此次下调铁矿石资源税也与此相类似。“不可能有大动作,因为现在困难行业太多了,要是每一个困难行业都去动,国家就受不了。”胡艳平说道。

  虽然如此,胡艳平认为,国家为调整铁矿石资源税给出了一个大的方向,更重要的还是看地方政府如何决策。“今年春节好多矿山放假,节后复工不太积极,地方政府为了鼓励矿山复工,就表态说税收可以先不收,但是要先恢复生产。”

  据了解,东北地方政府采用铁矿石税费打包的形式,成品矿最多时收130~140元/吨的税费,而去年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去年三季度以来就调到了60~70元/吨。“此举有利于地方政府保证地方企业的利益,也保证自身的收益,这样的案例已经在很多地方有所体现,可能东北更明显一点。”胡艳平告诉记者。

  在胡艳平看来,围绕铁矿矿石资源税的博弈并不止这些,矿业企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支持的力量主要来自国内的矿山尤其是经营压力特别大的矿山,但是矿山行业里有竞争力的企业实际上是比较反对的,这些企业更赞同市场竞争的方式。”

  应突出市场作用

  此次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意在“托市”,李新创表示,矿业企业面临的不只是简单资源税的问题,而是整体的税负偏高问题,目前达到25%~30%,而国外矿企的综合税负仅为10%左右;另外,由于国内整体资源状态的问题也导致矿业竞争力与国外矿企差太远。

  此外,此次铁矿石资源税调整的初衷之一似乎在于遏制目前进口矿与国产矿比例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减税毕竟还是在保护国内的矿山,国内的矿山能维持一定的量,对外依存度保持一定的水平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如果国内矿山全搞倒闭了,国外的矿山垄断了这个价格之后也是很麻烦的。”一德期货产业服务部总经理徐勇波告诉记者。

  站在十字路口的国内矿企究竟要走向何方,是继续依赖进口,还是靠自力更生?多位受访人士表示,此次下调资源税,延缓了市场的竞争的状态。“确实延缓了整个市场优胜劣汰的步伐,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去做,应该就让市场自己去调节,能扛得下来的企业就继续生产,扛不下来的就倒闭,减免税收的时间点非常不合适。”徐勇波表示。

  胡艳平对这一观点也持赞同态度,“有竞争力的矿企比较赞同市场竞争,另外从环保角度来看,国内矿山太分散,尤其小矿山特别多,对资源环境损害特别大,从这个角度讲也是没必要的。”她认为,有些小的矿山该关停的就关停,自然有一些生存能力比较强的矿企还是能生存下去,要靠市场、靠企业自身去调整、洗牌,即便政府出好的措施也改变不了根本的问题。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