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一次给20家企业发放IPO批文,到之后连续两个月的24家,再到4月份的30家,种种迹象表明,今年以来,伴随着A股股指持续走高,新股发行节奏正在悄然加快。一些市场人士担心,加快IPO会否给股市带来冲击?逐月提速,监管层用意何在?
监管层谨慎提速IPO
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证监会共为98家企业发放了新股发行批文。对比去年全年,A股市场共有94家企业首发上市,而今年前4个月拿到批文的企业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而且放行数量呈逐月增长的趋势。
新股发行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2012年,证监会曾暂停新股发行,尽管去年年初新股发行艰难重启,但仍面临较大的市场压力。去年年中,在低迷的市场形势下,为了稳定市场预期,证监会宣布下半年新股发行不超过100家。在此之后,基本保持了每月十几家新股的速度。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行情转暖,股指节节攀升,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在此背景下,每月十几家新股发行对股市的冲击已经微乎其微。为此,监管层对节奏进行了调整。
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预期,如果市场行情没有大的变化,IPO提速的做法将继续。
新股发行量对股市够不上冲击
当前,人们最为担心的是,如果新股发行大幅提速,会不会影响股市走势?
据统计,4月份获得批文的30家企业,预计融资规模大都在10亿元以下,融资最少的清水源还不到2亿元,30家合计远远不到200亿元。而此前,3月份发行的24家新股,实际募资215亿元;2月份发行的24家新股,实际募资146亿元;1月20家新股,实际募资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一季度,通过融资融券业务融资净买入额每天就有100亿元至200亿元。“在市场火爆的背景下,与汹涌入市的资金相比,当前的新股发行量对股市远够不上冲击。”一位券商人士说。
把选择权交还市场
经济步入新常态,很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融资难题更加凸显,股票市场必须发挥更大的资源配置作用。可事实令人无奈:一边是资金不断涌入的火爆市场,一边是排长队渴求上市的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77家,其中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07家。即便是按照目前最高每月30家的速度,这些企业要全部消化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在成熟的市场,企业会根据行情自行选择何时发行上市,发行价格由市场各方博弈确定。可是,虽然经过了多轮的改革,A股市场上新股发行的节奏与价格仍然是监管层说了算,这看似呵护了市场,却造成了市场机制失灵。
记者了解到,面对不可预期的上市之旅,一些企业选择放弃A股,投入境外市场的怀抱。尤其是一些创新型企业,为了把握住转瞬即逝的发展机遇,不得不忍痛放弃“在家门口上市”的梦想,转向更高效的H股或者美国股市。
多位市场人士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应该在市场好的时候有序加快新股供给,尽快消化排队企业。从长期来看,要把发行上市的选择权交还市场,这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举,同时也为下一步实行注册制改革扫清障碍。
(据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记者赵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