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科技鉴定不能代替目鉴

2015年04月01日 14:29    来源: 金融投资报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座谈会,探讨建立“艺术品鉴定溯源体系”,希望通过科技鉴定手段,改变主要靠专家眼力鉴定的现状,尤其要治理艺术市场造假、售假、拍假的乱象。这次座谈会传出的消息是,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与雅昌文化集团等29家专业检测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欲共同建立“以科技鉴定为基础,以经验鉴定为借鉴,以标准计量为依据,以认证认可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依托,以信息化为平台,并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体系。其意义在于将打破艺术品市场没有行业标准,专家说了算的局面。

  记者发现,此消息一出,的确令不少收藏投资者振奋,但随之而来的疑惑也不少。有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毕竟不是面包,家用电器等,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一些艺术品的真假甚至连鉴赏大家都各执一词,和艺术品毫不搭界的质检总局,显然是不能保证艺术品鉴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

  国家注册高级古玩鉴定师潘保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术品市场鉴定难,诚信度低的问题在国内可谓“历史悠久”。一方面是大量年代久远难以考证的古玩艺术品原本就难有定论。另一方面,古玩艺术品历来都是赝品、假货充斥,收藏市场的水一直比较浑,信用缺失是艺术品交易领域里的通病。因此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想要通过一个较为权威的“认证”体系,去解决艺术品市场的此种乱象,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潘保清看来,古玩艺术品的鉴定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判别过程,它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当鉴定专家面对一件藏品时,会把自己脑子里存储的有关资料飞快地调出来,然后跟这件古玩艺术品进行对比,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目鉴”。如果能从中找到一处破绽。那就基本可以断定该古玩艺术品是赝品或假货。当然,仅有“目鉴”是不够的,还需要以考证为辅助,除了看,有时还需要听、摸、闻。另外,文物鉴定技术很难普及,还在于其专业性非常强。鉴定是因为造假而产生的,造假水平越高,要求鉴定的水平就越高,因此文物鉴定并不是人人可为的事,也不是见多识广就能解决的问题,专家都未必能“百发百中”,更何况常人呢?

  潘保清认为,眼下古玩艺术品鉴定市场十分混乱,一是目前古玩艺术品的鉴定缺乏统一的鉴定体系和鉴定标准,其原因在于文物艺术品的鉴定长期以来靠的是“眼力”,由于鉴定专家之间的水平有高低,故对同一件藏品往往会给出不同的鉴定结果。二是部分鉴定专家道德迷失,有偿鉴定泛滥,从而导致鉴定结果大打折扣。“科技鉴定虽然可以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但在科学技术十分发达,并且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的今天,科技鉴定依然无法取代肉眼的鉴定。”潘保清表示,对古玩艺术品来说,科技鉴定仍然是建立在“目鉴’”的体系上的。也就是说,科技鉴定的原始数据库都是在“目鉴”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科技鉴定与“目鉴”相比,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毕竟‘目鉴’的经验成份也十分头重要,所以对于古玩艺术品的鉴定方法,不能简单地说孰好孰坏。

  另外,一些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古玩艺术品的混乱,的确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虽然目前科技鉴定和“目鉴”均不能保证鉴定结果的绝对正确与权威,但给古玩艺术品鉴定增加科技检测手段,还是值得点赞的,毕竟做总比不做强,每一种规范市场的努力都值得赞赏,只是建立各种不同门类古玩艺术品的标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步步地来。

  首先,艺术品的权威鉴定可以从一些能够通过科学技术等具有“统一标准”的方法分辨的门类开始,比如年代测量、成分测量。另外,当前能够正本清源、确定藏品历史的艺术品,可以慢慢建立起可靠的收藏记录,让整个艺术品市场从局部到整体“流传有序”起来,只要能慢慢迈出为艺术品建立“身份档案”的步子,总有一天能让每一件艺术品都有所“归属”,相信到未来,科技鉴定结果的权威性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另外,从收藏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果每一位参与者都坚守“不懂的不碰”的原则,相信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水也就能日逐清澈了,整个收藏市场也就会逐渐走向规范。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 


(责任编辑: 李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