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7日讯(记者 郭子源):“今年,工行计划发行450亿元人民币境内优先股,以及不超过4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工具。”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3月26日的工行2014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正在履行相关审批,完成后择机发行。
资本充足率处在历史最好水平
尽管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但根据年报数据,工行的资本充足率处在该行历史最好水平。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截至2014年末,工行资本充足率为14.53%,比上年末提高了1.4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92%和12.19%,比上年末分别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和1.62个百分点。
姜建清介绍,工行目前的资本补充方式仍坚持以内源资本为主,即依靠利润留存来补充资本。在最近三年中,工行共补充资本6248亿元,其中内源性补充占比88%。
此外,工行表示也将从审慎角度出发,适当根据市场情况补充一部分外源资本。2014年,工行已成功发行200亿元二级资本工具和350亿元境外优先股。
为了保持资本充足率的稳定性,姜建清透露,接下来将从四方面着手加强资本管理。第一,将加强对风险加权资产总量和结构的调整;第二,继续加强发展低资本耗用业务;第三,加强经济资本考核,让资本压力向各个经营机构传导;第四,积极推进资产证券化,降低资本占用。
四因素导致净利润增速放缓
然而,依靠利润留存的内源性资本补充正面临着一些压力。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普遍放缓。年报显示,2014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为0.78元,比上年增加0.03元。每股净资产增至4.33元,较上年增加0.7元,增长19.3%。
针对净利润增速放缓的原因,姜建清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主要有四方面。首先,由于工行利润基数巨大,2014年利润数相当于从2000年之后8年利润总额,仅2014年一年工行新增利润达133.2亿元,在如此大的总量基础上,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
第二,中国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时期,中国银行业也跟随出现了行业周期。有些企业遇到一些困难,如面对结构调整、去库存、去杠杆等情况,企业的一些问题会传导到银行。
第三,为了稳定资产质量、消化不良贷款,工行也增提了拨备,相应多付出了一些成本。年报显示,截至2014年末,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3%,比上年末上升0.1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6.9%。“也就是说,1元钱的不良贷款有2.069元的拨备,这在全球也属于较高水平。”工行行长易会满说。
第四,随着金融改革提速,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影响也相互叠加,综合起来对银行盈利增长产生各种影响。
打造多点支撑的盈利格局
针对上述形势,易会满表示将继续调整营业结构,转变经营模式,创新业务,以增加盈利单元,实现盈利的可持续增长。
从年报数据看,零售业务和海外业务已成为工行抢眼的利润增长动力。
2014年,工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同比增长9%,净利息收益率(NIM)提升了9个BP;零售业务经营贡献占比已达40%,个人客户金融资产总额超过10万亿元;境外机构实现净利润折合人民币151亿元,同比增长35.6%,拉动集团利润增长1.4个百分点,各综合化子公司实现净利润35亿元,增长29%,均大幅高于集团整体利润增速。
“此外,私人银行、资产管理等业务的盈利也对弥补利润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姜建清说, 金融市场部、投资银行部、资产托管部、贵金属等利润中心去年对全行的营业贡献超过1200亿,增长了13%。
同时,姜建清表示,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大量机遇,如“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的实施,新兴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其个人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据悉,工行2015年的整个信贷增量安排基本与2014年持平,整个集团增量估计在10000亿元到11000亿元之间,但会跟随产业转移,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一些结构上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