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新兴产业表现出色 跨界并购依然红火

2015年03月27日 07:23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新兴产业营收表现出色电子商务利润增幅居首

  据报道,截至3月22日,共有611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4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986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1%;实现净利润合计425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7%。在已经披露年报的611家公司中,有401家公司业绩同比正增长,其中新兴产业类上市公司有181家。医药生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净利润增幅居前。业绩增长率前20名中,新兴产业公司就占据11席。涉及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概念的东方财富以3213.59%的净利润增长率占据首位。

  新兴产业被认为是代表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今年1月份设立了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两会期间,“互联网+”更是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期,李克强总理又在不同场合对新兴产业给予支持。在资本市场,新兴产业更显生力军本色,也在意料之中。这次年报的更大意义在于,新兴产业改变了以往“叫好不叫座”的业绩表现,一洗以往“赔本赚吆喝”的烧钱形象,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盈利。实际上,资本市场由于面向预期,对于短期“烧钱”是允许和宽容的;但是,如果总是烧钱,如果总是亏损,投资者会失去耐性的。由此看来,新兴产业基本上算是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迈入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上市公司争相送转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据报道,今年A股上市公司在送转股方面显得特别的“阔气”,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533家公司推出了2014年度分红预案,其中196家公司达到了“10送转5”以上的“高送转”标准,而“10送转10”及以上的高比例送转公司达153家。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土豪”公司中,海润光伏、朗玛信息、万邦达和通鼎互联4家公司更是豪迈抛出拟“10转20”的2014年业绩分配预案。

  高比例送转,真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以往10送5,已经觉得了不得;10送10,那简直是不可思议;如今,连10送20,也觉得没啥稀奇了,甚至也不是独一份了。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更高的送转,谁也不敢预料。但是需要明确,送股毕竟和分红不同,分红是真金白银到手,入袋为安;而高送转,投资者只有期盼走出好的填权行情,才能真正受益。但由于股票在送转方案实施前,市场往往已经出现较大涨幅,方案真正出台后往往出现横盘整理或下跌。可以看出,高送转方案公布前、公布后和方案实施三个阶段,对投资者介入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高送转应该适度,而不应该一味地将股份稀释,毕竟,市场是无情的,无人能预知股票未来的涨跌,无人能确切把握填权行情的出现。投资者对这类股票也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跨界并购热火推涨股价长期业绩如何有待观察

  据统计,2014年A股市场共有57家上市公司为了“多元化战略及业务转型”完成58起跨界并购,交易总价值约433.29亿元,其中涉及现金149.86亿元。统计发现,金融、网络游戏、环保、互联网、有色金属等领域,成为跨界的主要方向,而由于涉足热门领域,股价大多实现大幅上涨。不过,跨界并购并非能够百分之百成功,跨界并购当年出现拖累业绩的状况也并非个案。

  跨界并购这么热,与企业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有关,当然也与资本市场“炒作”的规律有关。但凡投资,必然逐利,因此有了“热钱”一说。不难发现,跨界者多数是传统企业向金融、网络、环保等行业并购,在传统行业之间跨界并不热。不过要看到,在资本市场上成功,未必等于产业转型的真正成功。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主要表现为投资者的认可,以及股价的随之上升,在大牛市的行情下,跨界并购更成为炒作和拉升股价的最大动力源之一。投资者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新产业、新业态,盈利模式远没有成熟,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然是以烧钱为主,发起并购的传统企业,本身对新领域并无经验,资本市场热一阵以后,束之高阁或不了了之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中国石化首现季度亏损油价暴跌预警能源战略

  中国石化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首亏,一季报预警。其年报显示,公司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83万亿元,同比减少1.9%,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474.3亿元,同比下降29.7%,破2008年以来净利润最大降幅。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石化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511.7亿元。然而,2014年全年净利润却下滑至474.3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石化在2014年第四季度亏损37.4亿元,这也是中国石化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单季度亏损。中国石化同时发布2015年一季度业绩预警,公司原油价格大幅下滑,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业务消化高成本原油、成品油库存,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同比大幅下降,预计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

  据说,单季亏损为中国石化历史上首次,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也未出现过。直接原因似乎不用解释,受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的影响,整个石油、石化产品行业普遍受到影响。不过,石油开采与石油化工比较起来,应是石油开采受的影响更大。因此,“两桶油”若硬要比较,似乎中石油所处的境地应更差些。但另一方面,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石油价格越低,对中国经济越有利。石油企业出现一些困难,实在是局部的“小困难”。相对而言,开发成本更高的新能源(如多晶硅发电)、非常规能源(如页岩气、页岩油),所处的困境更为严重。从战略层面真的需要考虑,如果石油价格持续低迷,我国的长期能源选择是什么?新能源还要坚持吗?政府的扶植需要吗?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