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樊胜根:农业在新常态下的作用很大

2015年03月21日 12:5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1日讯 今日,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表示,新常态下农业的作用很大,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可以改善营养,改善大家的健康,而不只是生产更多的粮食去自给自足。通过农业发展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创造就业消除农村贫困,农业发展了也会促进新常态的发展。他还提到,要进行完善土地制度和消费市场的改革,通过增加投资,包括国内国际市场互利互惠的贸易投资形式来改善中国的粮食完全等等。点击进入专题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年会于2015年3月21日—3月23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网全程直播报道。图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发言。中国经济网 华青剑摄

  嘉宾发言文字实录

  樊胜根: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于粮食研究所,是一个国际机构,我看在座的很多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会用中文发言。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谁来养活中国,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把中国人养得更加有营养,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我觉得这样的问题会更加难回答。但是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着新的发展常态,就是说经济发展会趋于平缓,但是我觉得经济增长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是一个手段,最终的目的是我们让大家活得更好,吃得有营养,吃得健康,而且我们的生产也变得更加的可持续。所以我们这边有三个主要的论点,第一个是中国在消除营养和不良方面取得巨大地成就,未来三十年大家有目共睹,另外是希望面对很多的挑战和危机,使中国的营养状况很脆弱。另外是希望在新的经济发展常态的规律下,怎么样让农业的粮食生产变得更加有效,帮助这个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一个方面农业也可以为新常态的发展提供贡献,另外一个方面,农业重新进行定义 ,生产更多更好,更有营养,更健康的食物,用更少的资源减少更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

  图里可以看出来过去二十年,中国的饥饿人群,从三亿下降到现在1.5亿还是1.2亿等等,这个数据还有待于去认证或者是认可。现在唯一的数据是世界粮食组织公布的数字。可以看出来这个趋势,发展很快,可以这么说中国在过去二十年提早的实现了千禧年发展目标,就是MDG1,MDG2。然后小孩儿的营养不良在中国过去二十年下降得也很快,婴儿的发育障碍,从过去的30%,40%,到 现在的7%-10%左右,这样的很惊人的下降速度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

  但是另外一个趋势可以看出来,就是下面的中国的超重和肥胖,这种也很快,现在据不同的测算,我们国家26%-40%的人群,要么超重,要么肥胖。那么根据我们的测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在2005年的时候是我们整个GDP的4%,这个数字到2025年的时候 ,会上升到9%,所以说这个超重和肥胖不仅仅是一个营养问题,发展问题,其中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根据我们单位的测算,对这个营养方面的投资,每一块钱的投资可以得到30块钱的回报,一比三十,这样的回报远远超过其他 的行业的投资回报。

  中国面临着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为我们未来的粮食和营养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我们人口在不断的城市化,2011的时候,第一次我们的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我们的人口也是不断的老化,65岁以上的人群在未来十年,二十年要达到30%,这已经是接近的很多发达国家。我们经济量也不断的在增长,尤其是中产阶级占整个人群的比重,如果说用每天十美金的标准来测算的话,差不多现在有三亿多中产阶级。到2020年的时候,可能到四亿,到 2030年的时候,可以达到十亿,我们可以用十美金一天,五十美金一天,甚至是更高的标准来测算。

  另外就是说我们的产业链也不断的发生变革,产业链变得越来越长,产业链里面参加者越来越少,这就会带来,导致很多的挑战,超市不断的壮大,小农户在产业里面的作用,另外很重要的发展变化,就是说我们的饮食机构在过去的三十年,还有未来都会 发生集聚的变化,肉食的消费和水产的消费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粮食的消费,这导致了我们将来要生产更多更好的食物满足他的需要。

  环境的限制刚才韩主任也讲了,我讲几个方面,土地和水资源的退化,尤其是在发展的地区,在粮食主产区的退化越严重,就可以看到这个颜色,我们国家的水的压力,也是在发达地区,在粮食主产区,另外就是气候的变化,可以看出来,气候变化对南方,东南,我们国家的东南地区的影响力很大。未来的单产,如果说不做任何的调整,会下降50%左右。我们也知道这个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就是说由于产业链的增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强化,对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造成挑战,很多的疾病和污染等等。但是都知道我们的感冒,很多程度上是从动物那来的,动物像感冒病毒的仓库一样,任何时候都可以影响到农业。每年我们国家由于流感造成的损失占我们GDP的0.7-9%。问题是怎么样帮助小农来转型,我觉得新常态下农业的作用还是很大。农业可以改善营养 ,可以调整农业将来向主要的目标改善大家的营养,改善大家的健康,而不是只是说生产更多的粮食去自给自足,这里消除贫困和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发展了产业就发展了,提高附加值,创造就业,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自然,新常态的发展对农业的贡献更大,会促进新常态的发展。

  哪些可以让农业进行重新定义,重新调整,重新确定作用,一个是制度的改革,上一个环节我们也听到了很多的土地改革制度的调整,尤其是完善土地制度和消费市场的改革。另外是增加投资,投资的重点应该是鼓励那些生产更多,更好的粮食,利用更少的资源可以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效应,这样的技术去多赢的技术和投资。促进互利互惠的贸易投资形式,中粮老板也提到过海外的投资非常重要。陈局长也讲过,中国的粮食安全就是世界的粮食安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就是中国的粮食安全,所以中国怎么样帮助其他的国家改善他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他们的粮食安全改善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得到改善。

  还有一个就是说现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我觉得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仅是在短期内帮助穷人,帮助贫困人口,更重要的是长期帮助这些穷人,这些贫困人口脱贫,增加他们的人力资本,提高他们的技能,让他们能够参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参与整个经济的增长。另外一个是怎么样让我们的产业链变得更加的有效,更加的让小农参与进来,制度的改革,合作社,通过合同增加农民的收入等等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想强调农业在新经济常态下作用非常大,但是我们会去调整政策,调整技术,调整投资,来达到这个目的,谢谢。

点击进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专题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