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4年“类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年度报告

2015年03月17日 08:36    来源: 新浪财经    

  1.类私募生态圈初具雏形

  私募基金监管部运应而生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上层建筑的好坏,取决于根基是否稳固。金融行业一样,一个行业是否繁荣,离不开底层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正是意识到监管和制度的重要性,在打造一个新型生态圈之前往往会先建立起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监管相关行业法律法规和业务规则指引。

  证 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立的。“私募基金监管部”,主要负责拟订监管私募投资基金的规则、实施细则;拟订私募投资基金合格投资者标 准、信息披露规则等;负责私募投资基金的信息统计和风险监测工作;组织对私募投资基金开展监督检查;牵头负责私募投资基金风险处置工作;指导协会和会管机 构开展备案和服务工作;负责私募投资基金的投资者教育保护、国际交往合作等工作。

  将私募基金纳入到证券监管,不但符合资本市场统一监管的需要,而且有利于保护投资者防范风险和促进行业的发展。

  制度建设配套接踵而来

  “私募”从一个游离在金融市场边缘的灰色地带,经过几年的时间逐渐沐浴阳光,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并且建立起了一个与公募产品并驾齐驱、相互平行的金融市场又一架马车。

  2013年6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法》明确了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正式将私募基金纳入了监管,有法可依。

  紧接着,2014年2月7日起《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便开始实行。

  2014年8月22日,证监会[微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从登记备案等八个方面规范了私募投资基金,填补了各类私募基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空白。

  2014年在9月12日郑州召开的“资产管理业务座谈会”上,证监会向参会机构下发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4年12月4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发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

  2015 年1月2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及配套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从证 券、基金、期货资产管理业务统一的管理办法的制定,到现在统一向基金业协会的登记备案,又向私募业务“统抓统筹”、统一监管的方针更近了一步。

  2.阳光私募

  2.1.2014年阳光私募基金发行统计

  2.1.1.2014年发行数量及类型统计

  根 据Wind数据统计,2014年共有6074只阳光私募基金募集成立,总募集规模约为709.88亿(去年为505亿元)。我们统计了2004年以来阳光 私募的发行量和产品只数,可以发现从2004年以来阳光私募的发行整体规模不断提升,从2004年的7.8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731亿的最高水平,进 入2014年,阳光私募产品在发行规模上为709亿元,接近2012年高点水平,但是在产品发行数量上却大幅超越以往水平,是2013年的4.5倍。

  产品发行数量上看,2014年发行了6074只产品,环比上涨350%,增速惊人。发行数量上,除了2008年A股低迷时阳光私募发行受阻之外,08年至今阳光私募产品的发行只数皆连创历史新高。

  月度发行走势看,除了6月遇到年中资金面稍紧的影响,发行交全年平均稍低之外, 2014年每个月发行产品数量都呈现逐月增长的行情,特别是进入第四季度,发行数量更是不断猛增从年初的每月增长几十只的状态,发展到月增长3-4百只的 状态。可见,A股的强势上扬对阳光私募产品发行带来的刺激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10月、11月、12月每月发行量相比上一月分别增长180只、373只和 146只。

  在经历了2013年阳光私募发行规模萎缩的一年后,2014年阳光私募发行重振雄风,回到了2012年的高点水平,且环比2013年上涨40.57%。其中3、4、9、10、12月份发行规模均超过75亿。A股年末的行情给阳光私募发行量和发行规模双双增长提供了驱动力。

  从投资标的发行数量上来看,2014年新发投资于股票型的阳光私募占比约69%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3年投资于股票型的产品数量占比71%,相比去 年减少了约2个百分点,债券型占比9%,低于去年19%的数据。另类投资型,例如QDII型,对冲型,大宗交易型,定向增发型,套利非对冲型等占比从 2012年5%提高到2013年的10%,再到2014年的22%。可以明显看到另类投资型阳光私募产品逐渐被市场所认可,发行数量连年攀升。发行规模上 股票型依然占据市场过半规模,425亿规模占比60%。债券型产品发行规模占比31%,其他类产品发行规模占比10%,发行了68亿。

  在所有新发产品中,非结构化产品依然是发行的主旋律,经我们统计2014年所有新发的阳光私募产品中非结构化发行占比78%,略低于去年84%的水平,结构化2014年发行占比22%。

  2.1.2. 2014年信托公司受托情况统计

  中 融信托超越外贸信托成为2014受托量最大的信托公司。排在第三的是云南信托。去年前十的华宝信托、长安信托和厦门信托2014年也依然在榜。兴业信托和 陕西信托被云南信托和西藏所取代。发行量前三的受托公司2014年依次新发2570、1012和649只阳光私募产品。

  截止2014年,所有受托公司存量阳光私募产品受托规模最大的四川信托202亿,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是中海信托155亿、五矿信托140亿。随后是外贸信托、长安信托、北京信托等。受托规模超过100亿的有3家。

  2.1.3.2014年投资顾问发行产品情况

  2014年上证A股指数在经过长时间底部盘整后,在第四季度发力上攻,不断创出近几年来新高。相对温和的资金面以及下半年牛市的突起,使得各大私募公司在完成私募备案制之后纷纷加大了产品发行力度,在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上环比纷纷涨幅巨大。

  阳 光私募存量的多少能间接的反映出投资顾问的投资能力,拥有高净值客户数量群的大小,也反映出客户对投资顾问能力的信任。截止2014年底,阳光私募投资顾 问产品存量最多的依然是老牌私募公司,是排名前三的是重阳投资(84只),淡水泉投资(68只)和朱雀(66只);展博、尊嘉资产、壹心、鼎诺、尚雅、鹏 扬和星石投资紧随其后。

  规模上,艾亿新融资本和拾贝投资,存量规模分别为58亿和32亿。安州投资排名第三,存量私募产品21亿。随后的私募管理机构在存量规模上差别不大。存量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有157家机构,存量规模在10亿以上的有14家机构。

  2.2.2014年阳光私募基金业绩点评

  2014 年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9%,结构化阳光私募平均收益率为14%,公募普通股票型基金2014年的平均收益率为26%。2014年阳光私募 总体平均收益率为18.08%。阳光私募在今年度业绩表现上,未能胜过普通股票型基金,也大幅低于沪深300,公募和私募基金都没能跑赢大盘。

  本次,共有4880只阳光私募基金纳入业绩评价体系,其中结构化产品659只,非结构化产品4221只。

  2014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收益率均主要集中在0%-10%区间。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取得正收益的比例为75.57%,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取得正收益的比例为76.78%。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产品取得正收益的比例均比2013年有显著提升。

  2014年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产品净值主要徘徊在1.0~1.2的区间。结构化产品有51.75%的产品在这个区间,而非结构化有35.13%占比的产品落在该区间。净值高于1.6的产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分别有48只和927只。

  3.券商集合理财

  3.1.2014年券商集合理财规模概述

  统 计了2008年以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行只数情况,2011年以前券商集合理财还处在萌芽期,每年的发行产品量均为超过100只,进入2011年券商理 财的产品只数首次突破了100大关,随后2012年迎来了繁荣的一年,新发数量环比2011年增长了100%。在政策的红利下2013年的新发产品数量 “火箭式”上升,超过2000只。2014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不减,但新发规模不及2013年的一半,发行数量却依然保持在同期高位,规模同样 约2000只。

  3.2.2014年券商集合理财发行情况

  2014 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共计发行1918只产品,考虑到数据的延时性,我们估算券商2014年集合理财共计发行约2100只,与去年数量基本持平。相似的发行 数量却没有带来相同的发行份额,2013年券商集合理财共发行2104亿份,而2014年截止到我们统计时,共有960亿份,相比去年锐减54%。

  从 月度发行上看,年初由于春节因素,1月和2月的新发产品数量为129和89只,在全年来看相对较低。随后2月中旬,证券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 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通道业务。由于券商已经对2013年“127号文”等文件内容有所消化,故新的 《通知》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影响相对较小,进入2014年第二季度,集合理财产品发行量维持在200只左右的月度发行高位。四季度虽然数量有所下滑, 但是我们认为是由于数据的相对缺失引起的偏差。上证综合从四季度开始不断高歌猛进,相信在4季度券商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依然会维持在一个高位,同时产品发行 份额也呈现第二、第三季度较高的现象。

  在 新发产品中,2014年发行数量最多的依然是债券型产品,混合型产品排名第二。2014年共有799只债券型产品发行。排名发行量第二的混合型产品,发行 量为522只, FOF、QDII等另类产品发行量今年依然超过了货币市场型、股票型型产品,共计发行411款产品。从份额角度来看,排名略有变化,前三名的混合型、债券 型和另类型,规模分别为329亿份、266亿份和237亿份。

  从数量占比来看,债券和混合型券商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占到了总发行只数的69%比去年减少了5%,主要是由于债券型产品2014年发行数量减少的缘故,以 FOF和DQII产品为代表的另类产品发行数量首次超过2成。

  虽 然在产品发行数量上,混合型产品未能超过债券产品,但从份额上看,混合型产品超过债券型产品6%。相比较去年债券产品55.48%的半壁江山水平,今年 28%的占比显然说明今年债券产品发行乏力的事实。同时减少的还有货币市场型产品,从去年12%降到今年6%的份额占比。

  3.3.2014年券商集合理财业绩回顾

  根 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12月31日,2014年以前成立并仍在运行的并且公布2014年收益率的产品年平均收益率为6.28%,2013年 为4.92%,环比仅提高1.36个百分点。本次我们选取了wind公布成立以来收益率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进行统计,纳入统计样本的产品总共3440只。 在公布成立以来业绩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2014年取得正收益的产品总共有2463只,占比超过89.47%%,略高于去年84.64%。收益率超过 50%的产品共有126只,收益率在20%~50%之间的有286只产品,收益率在10~20%之间的产品有330只,收益率在0~10%的产品占比最 大,共有1720只产品占比超过6成(剔除0%后的数量)。

  3.3.1.股票型产品业绩表现

  2014 年共有42只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运行(我们剔除了wind没有公布净值的数据),其中33只为2014年之前成立。2014年新成立的170多只股 票型产品中只有9只产品公布了净值。因此,本次我们只统计公布净值数据的42只集合理财产品。所有产品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37.76%。同期上证综指 2014/1/1~2014/12/31区间涨跌幅为52.87%。在公布收益率的股票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只有8只产品跑赢大盘,占比19%,其余可 谓均未能抓住牛市的长鞭。

  3.3.2.债券型产品业绩表现

  2014 年尚在存续期的产品有1425只,成立日期早于2014年的债券型产品并且正在运行的有734只,今年新成立的且有净值数据的有691只。在2014年内 取得正收益的产品占比为76.21%。今年以来收益率高于50%的产品共有38只。收益率在20%~50%区间内的产品有63只。收益率在10%~20% 的共有109只。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7.8%,明显好于去年2.7%的平均水平。

  3.3.3.混合型产品业绩表现

  根据Wind统计,2014年共有986只在运行的混合型集合理财产品,其中444只产品成立于2014年前且目前仍在运行。在所有公布净值和收益率的有效数据中,混合型产品2014年平均收益率为15.74%,其中今年新成立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2.36%。

  3.3.4.货币型市场产品业绩表现

  2014 年货币市场基金虽然在发行数量上较去年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发行份额数占比却成倍增长。我们从券商集合理财市场中,选取了公布有效数据的60只货币市场型产 品,发现2014年货币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54%。由于货币市场型理财产品由于投资标的风险较低,收益较小也比较稳定,故各产品间的年收 益差别不大。对于货币市场型产品主要考虑其流动性风险。

  3.3.5.FOF型产品业绩表现

  虽 然份额不及货币市场型基金产品,但是FOF基金在2014年的发行数量却排名第三,紧随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产品。今年新成立的FOF产品市场占比接近 20%,算是近几年来成立数量占比最多的一年。在我们所统计的573只FOF产品中有193只成立时间超过1年。整个FOF基金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 5.29%。不论是产品数量还是平均收益率,2014年FOF产品都比2012年翻翻。

  3.3.6.QDII型产品业绩表现

  QDII 产品在券商集合理财市场中一直相对处于发行较少的品种,我们选取了2014年收益率为正的产品罗列出来供投资者参考。国信证券的“国信金汇宝人口红利”成 立于2012年11月末,2014年收益率为10.89%排名第一。排第二的是广发证券的“广发全球稳定收益债券”收益率与排名第一的产品相差3个百分 比,为7.53%。2014年新成立的几只QDII产品的收益率总体并不理想,收益率均排名靠后。

  4.基金公司专户

  4.1.开户数递增,规模稳涨

  和券商开户数一样,基金公司专户开户数也能反映出专户在市场中的参与度和活跃度,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整个行业基金专户的相对规模水平。

  截 止到2014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当月基金专户新增股票开户数分别为531户和562户,合计1093户,创出了基金专户月度新增开户数的历史新高。 至此,基金专户总户数也突破了9000户,达到9450户,沪深分别为4736户和4714户。基金专户开户总数比2014年初的3859户,增幅达 144.88%。这个2014年每月平均开户数为525户,也就是说每月至少有262只基金专户产品发行成立。

  基金专户的开户数从有数据披露以来,一直相对比较温和,在2014年之前每月基本都在100户左右。进入2014年,开户数呈上升趋势,并且10月以来连续创出历史新高,这和A股市场的繁荣分不开关系。

  截 止2014年11月底,从规模上基金公司公募基金规模达42386.35亿元,非公开募集资产规模18526.33亿元(这其中包括专户、社保、企业年 金,不包括子公司),非公募资产比去年底增加6333.94亿元,增幅达到51.94%。同比上涨60.51%,公募基金的规模2014年11月同比上涨 45.31%。

  月度增幅来看,基金公司私募规模在4月和7月分别环比递增10.76%和15.03%。1月和11月专户等私募管理规模呈现负增长。从基金公司专户规模占总规模比重来看,整个基金公司私募管理总规模温和稳步增长,从1月的26.78%增长到下半年的31%的水平。

  基 金公司专户业务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2014年易方达基金[微博]全部非公募业务(不含子公司)规模全年增长达到60%以上,其中专户规模全年翻番。截至2014 年底,易方达基金的非公募管理规模(不含子公司)已接近1500亿元,公司全部资产管理总规模包括海外资产管理在内已接近4000亿元。另外,还有长安基 金,私募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其公募基金业务规模。中小基金公司在营销和客户资源不足的状态下,针对特定用户群体发行产品是另一种扬长避短的途径。

  4.2.基金专户托管告别股东银行

  证监会前期对基金公司的专户产品托管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基金公司的专户不得托管在股东银行。基金公司专户不可托管在股东银行,但之前已经托管在股东银行的专户并不需要转托管,等存续期到后自然终止。

  目 前有工银瑞信[微博]、嘉实、平安大华、建信基金[微博]子公司、农银汇理基金子公司、中银基金子公司、交银施罗德、民生加银基金、招商基金、兴业基金以及鑫元基金(南京 银行)、中加基金(北京银行)、上银基金(上海银行)、永赢基金(宁波银行)等十数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相继成立。

  在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乏力,不断被大资管背景下其他机构超越时,管理层放开了基金专户和子公司的的大门。一时间,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和子公司业务犹如雪球般越滚 越大。其中以有银行“干爹”撑腰的基金公司最为明显。股东凭借其自身在资源上的优势输送给专户和子公司,助其做大规模。股东是银行的基金公司和子公司不但 在专户规模上突飞猛进,在各种通道业务上也是拔竿而起。

  此 时,监管层出于风险的考量,停止专户托管在股东银行。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现有靠“干爹吃饭”的格局。目前专户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清一色均有银行背景。如此 一来,其规模必将受到一定影响。这就需要基金公司寻求多渠道的合作,有助于整个行业在合作、共赢上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降低一部分由于“嫡系”到 导致的风险。当然,这也给那些没有“银行干爹”的基金公司专户业务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4.3.基金专户的风险及应对

  事 件:“刘增铖事件”:去年以超过600%的收益率登顶私募冠军的国内著名期货操盘手刘增铖遭遇滑铁卢。其掌舵的“长安基金-银闰铖功5号”突现净值跳 水,10月23日净值大跌23%,同时跌破预警线0.75元及止损线0.70元。这只成立仅7个多月的产品将面临被清盘的命运。而奔着明星光环而来的投资 者,或将承担超过30%的本金损失。

  简 评:长安基金旗下的专户产品“长安基金-银闰铖功5号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对象为股指期货、商品期货、股票证券等,其重仓的期货合约大跌,使得产品触发了 0.75元的预警线和0.7元的止损线。“刘增铖事件”从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金专户风控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基金公司只采取止损线和预警线的举措来控制风 险。当产品投向期货等领域时,对专户产品更应该对期货产品的策略、持仓品种、仓位等进行实时监控,不应为只为了做大规模而演变成一个通道,在产品发行出去 的甄别筛选时,就更应该严格把控,做好尽职调查。

  同 样,投资者也需要对产品有更清楚的认识,专户这类私募性质的基金产品投资者均是寻求绝对收益的人群,愿意承担一部分高风险。刘增铖的期货策略显然过于激 进,使得管理的产品在短时间便触发清盘线。投资者在选择CTA产品时,应该对不同的CTA策略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是所有期货策略均是高风险,也有以对 冲、套保为主,在风险和回撤上做的不错的CTA策略。这就需要投资者擦亮眼睛认真选择。

  所 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基金公司来开展专户业务。监管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以放权和监控为主,提倡风险自担的原则。基金公司专户业务要想 在市场上和阳光私募管理机构竞争不但要提高自身投研和风控的能力,还需要和各种渠道相互合作,实现共赢。与互联网的结合,不做通道化,展现优势,实现差异 化、个性化,从单纯的股票投资,向量化投资、管理期货、衍生品等另类投资方向延生,实现跨市场的全方位金融产品的覆盖,将是大资管背景下,金融机构谋求发 展的必经之路。我们期待看到一个又一个基金专户巨人的诞生,靠的不希望再是通道,而是自己的特色和产品。

  5.期货资管

  期货资管资格是期货公司开展期货资管业务的必要资格。截至12月30日,已有22家期货公司向中国期货业协会提交了资产管理业务登记申请,其中7家已完成登记。同时,152只期货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已向基金业协会申领了产品编码,已有13只产品完成备案。

  截止2014年底,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已近10万亿人民币,而期货公司资管规模截至2014年11月,为120亿元,这与前8月的66.7亿元相比,短短3个月时间,激增了近八成。2013年,这个数字还仅仅只是12.6亿。

  我 们还需要看到,期货资管还有很多瓶颈需要突破,能否逆袭赶上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私募大军还是未知之数。首先,对投资者的普及上需要跟进。很多投资者认 为期货就是高风险的产品,不了解期货投资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将回撤稳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做到收益有保证,风险可控的局面。其次,在客户资源上还差的很 远。期货公司由于极少的营业厅和网点,在客户推介和客户资源上远远落后于银行,于券商和基金的销售渠道也相去甚远,能否独立的完成营销和募资考验着期货资 管的发展。当然,和其他机构谋求合作是一个不错的举措。第三,风控。从原来的一对一到未来的一对多业务,这是期货公司所不曾涉猎的风控领域,如何在前方打 仗的时候,保证后方的安全是摆在每个期货管理机构面前的重要问题。以前可以让基金工作为其做好风控工作。现在,需要期货公司自己发展好相关的风控,只有更 安全可靠的风控措施,才能是投资者更放心。当然,期货公司也可以选择把风控等相关的后台工作外包给专门的机构去做,自己努力做好策略的研究和开发。

  综上,期货资管虽然在规模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能否绊倒挡在自己面前的几个巨人还是未知之数,可以肯定的是,前路漫漫,且行且阻。做出特色,共赢发展方为良策。

  6.中国私募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创新展望

  1、去通道化。私 募管理人登记备案制的实行,不但是对阳光私募法律主体地位的确立,也是一个去通道化的过程。从2009年到2012年四季度之前,信托证券投资账户经历了 3年左右时间的封锁期,信托账户的叫停使得有限的信托证券投资账户显得弥足珍贵,在有限的信托账户背景下,私募公司发行产品就不得不面对高昂的信托通道费 用,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现在,私募投资公司可以独立发行产品,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去通道化的过程,不用再借助于任何形式的通道。

  2013 年飙升的券商资管通道业务已经引起了监管的关注,券商资管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公募基金的规模,但是近9成为通道业务。13年5月一行三会和外管局联合出 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即“127号文”将非标业务风险降到最低,通道业务的监管套利空间被收紧.2014年2月12日,证券业协会发布 《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通道业务。表明了监管层去通道的决心。

  2014 年12月4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正式发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提到“期货公司及子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为单一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 和为特定多个客户办理资产管理业务。”对期货资管“一对多”的放开也是去通道化的一种形式,期货不再需要借助子公司的专户发行产品,绕开“一对多”的限 制。

  去 通道化背景下,自然而然“主动管理”型产品就被推上舞台。管理层希望看到的是一群有着专业投资能力的管理机构的接棒。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提倡主动管理型的 产品将是未来私募管理机构的趋势。私募管理机构也需要向公募基金一样,诞生出一票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明星投资经理。考验的正是几千家私募管理人的专业化 投资能力,比拼的正是主动管理的优秀业绩和带给客户专业化的服务及体验。

  2、衍生工具的运用。国 内衍生工具相比较发达国家还很不健全,不过相信这些都只是新兴市场走向完善的必经之路。我们还能看到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前进。例如:证监会批准上证所开展 股票期权交易试点,试点范围为上证50ETF期权,正式上市时间为2015年2月9日。这是继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后,资本市场的又一重磅产品。更多交易策 略将被挖掘,ETF期权采用实物交割,交割需求会提高ETF流动性,且期权对于追求高杠杆的投资者有吸引力。相信50ETF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之后随着市 场的健全和完善,投资者专业化的不断提高,风险承受力的不断加强,多品种的衍生工具会陆续出现。

  新 型衍生品的出现将会极大便利整个私募行业。私募产品正是由于其较公募基金在策略上更自由,能及时跟踪市场动态进行相应的策略和仓位调整。随着衍生品的不断 多样,私募可利用的衍生品也更丰富,进行做多、做空、对冲等各种投资策略的手段也更多样。衍生品的运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依次满足擅长各种策略的私募管理机 构在投资时的运用。当然,这样也将更考验私募机构的专业性和投资多样性。能否运用多种衍生工具获取更丰厚的超额收益将是考察私募管理人能力的一个新的标 准。

  3、基金外包业务壮大。2014 年11月24日《基金业务外包服务指引(试行)》由基金业协会发布,是为对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的积极响应。《意见》明确提到鼓励基金管理公司业务外包,支持基金管理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指引》内容涵盖了公、私募 基金管理人。

  目 前已经有多家券商开始布局基金外包业务,即所谓的PB业务。PB全称Prime Broker,中文是主经纪商业务,笼统讲是指向对基金提供集中托管清算、后台运营、研究支持、杠杆融资、证券拆借、资金募集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统 称。随着私募被纳入监管转正规后,PB业务在券商中逐渐流行起来。

  目 前提供私募产品发行、孵化等服务的主要有证券公司、银行、信托公司、财富管理公司、数据公司等;提供私募产品结算服务的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等;提供信息 技术系统支持的主要有证券公司、金融数据和软件供应商等。可以预见,私募生态圈有望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延展。私募如果将一些中后台的运营职能外包给专业 的机构,把投资和策略做专做细,方能牢牢抓住投资者。

  4、报价系统成新宠。证 监会创新十五条指出“加快建设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因此为提高私募产品的流动性,并且借鉴了国际经验,证监会、证券业协会和中证监测联手打造 了“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简称报价系统。私募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私募债务融资工具、金融衍生品、非公众公司股份/股权、有限合伙份额等 等金融产品可以在该系统上交易流通。

  具 体来看,私募报价系统,提供集意向报价、在线沟通、在线签约和备案通道等服务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报价系统参与人发布私募产品。从而实现对私募业务的全方 位服务,打造私募市场互联互通。私募管理人可以在报价系统上找到除资管产品、私募基金、私募股权之外的各种可投资品种,例如收益凭证、短期债、衍生品、并 购债、ABS等等。私募管理人不但可以在系统上增加自身产品的流动性,同时丰富的可投资品种也可以给机构带来杠杆倍数的放大,进行风险对冲等各种策略。新 打造的这个机构间私募报价系统将为成为接下来私募管理人间的新宠。

  5、产品多样化。2013 年6月《基金法》给私募正名身份以来,各类私募纷纷抓住政策红利,私募资产管理规模不断扩张,其中靠着良好的业绩,一批私募机构管理人从中脱颖而 出,MOM和FOF模式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财富管理机构所青睐。目前私募基金行业对冲基金产品类型非常丰富,策略包含市场中性、股票多空、套期保值、期现 套利策略等,并且已经有一部分优秀管理人业绩得到市场认可,MOM和FOF的模式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理财产品。

  近 万家私募管理人完成了协会的登记备案,之后证券资产管理、期货资产管理、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等私募资产管理产品也将在协会登记。在纷繁的私募管理人和种类多 样的产品中,投资者如何挑选好的产品,优秀的投资经理又变成了摆在面前的新问题。这就给MOM和FOF产品的成立提供了条件。接下来会有一些机构专门负责 从众多私募基金经理中挑选明星经理。专业化的组合资产管理机构有望出现。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