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金戒指含金量为零、天然红宝石裂隙填充玻璃、翡翠手镯鉴定为C货……昨日,省宝玉石协会在福州、厦门、泉州三地五个检测站开展3·15珠宝玉石免费鉴定咨询服务,三地共计接待消费者700多人次,鉴定珠宝玉石1300多件,其中在旅游地购买的九成是“假货”“次货”。
昨日14时许,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外早已排起了长龙,前来送检产品的消费者将近20人,由于鉴定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消费者需要排队一个多小时。
“中午还没到上班时间,就有十几个人在外头等着了。”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称,初步统计一天已检测了100多件珠宝玉石,其中假的就占了一半,送检的主要以玉器为主。
据了解,此次有五家珠宝玉石鉴定机构参与免费鉴定活动,分别是省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站、省珠宝首饰检测中心(省金银饰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福州戴信珠宝首饰检测机构(省宝协鉴定专业委员会)、省宝玉石质检站、省宝玉石协会泉州办事处。在鉴定过程中,每个检测站点都发现有消费者花大价钱购买的珠宝首饰实际上是假货。
送检样品大部分为翡翠、和田玉、红宝石、蓝宝石等。但经鉴定,大部分为处理翡翠(B货、C货)、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等。根据送检消费者的口述,上述珠宝玉石大部分是在旅游地购买的,也有的是通过电视购物、展销会等渠道购买的。
对此,省宝玉石协会提醒消费者,在小柜台、地摊、旅游景区等地方购买珠宝玉石要慎之又慎,即便都配备了相关证书,但证书也能作假。旅游地属于珠宝玉石产品造假“重灾区”,请谨慎购买。
假冒伪劣珠宝玉石不少消费者要注意进行辨别
据介绍,昨日有消费者拿来4克拉的“天然红宝石”,声称花了几万元在香港旅游时购买的,经鉴定,竟发现红宝石裂隙填充了玻璃,价值几百元。
还有消费者去国外旅游花了6000元购买的翡翠手镯,经过鉴定是处理翡翠(C货),价值仅数百元。
“在检测活动中,B、C货翡翠冒充A货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省宝玉石协会会长称,花5000-6000元高价购买的翡翠,其实并不值这个价。
省珠宝首饰检测中心负责人还表示,有消费者声称祖传的金戒指,重约五六克,结果经过检测含金量为零,全是黄铜、镍、锌等合金。
比较常见的问题还有用玻璃冒充和田玉、钻石等级不够和净度不好等。
例如,很多游客去东南亚旅行时买了高档蓝宝石首饰,自称价格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经仪器检查,均是经过了铍扩散高温处理的宝石,改变了宝石的天然特性而丧失了收藏价值。
而据以往检测的经验来看,很多消费者在国外购进的钻石,大多是经过处理的钻石,约70%的钻石等级比原标注的等级低了1-2级。同时,省内的黄金检测站多次发现标注“千足金”的首饰黄金含量只有92%,有的甚至只有70%。
相关链接(中国经济网玉石频道):http://finance.ce.cn/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