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诱人的海淘为何经常买来假货与失望

2015年03月16日 07:5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刚过去不久的2014年,代购、海淘成为新的热点词。国家政策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推出了七大试点城市,今年全国“两会”跨境电商也成为众多代表委员关注的对象。

  有报告显示,到2018年,中国“海淘族”人数将达到3560万人,海淘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3%。但在海淘蓬勃发展的同时,诸多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

  随着海淘、代购逐渐被人们熟知,在网上购买国外的商品逐渐成为年轻人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海淘族的发展壮大,海外代购及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活跃,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代购货品的真假;用户购买后的发货时间、渠道以及运输过程中的货品安全;库存成本高、线下缺少体验、支付通关不安全等问题,都困扰着消费者。

  产品售后服务无保证

  “这是一次并不愉快的海淘经历,之后我们再没通过转运公司进行海淘。”28岁的盈斯是一位白领,她和另一半商量着中秋前给父母在国外网站买件礼物,但却吃了亏。

  盈斯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海淘无法直邮,他们很谨慎地从朋友那里问了一个当地的转运公司。“转运公司是要先充值的,我们当时想,朋友推荐的应当不会有问题,充值后就在国外网站买了东西,可是后来这家叫做北京ETD的转运公司突然就没了,公司网站也打不开。”

  她说,后来上网搜索,有相同经历的网友告知,这家公司被查封了。“我们后来终于找到转运公司,说是已经把商品转手给其他公司,最后东西是寄给我们了,但充值剩下的余额却退不了。没有办法投诉,没人给解决,我们后来都懒得搞了。”

  对于海淘,新晋妈妈加加也有不少抱怨。她告诉记者,不久前,她通过淘宝的一个奶粉代购店铺购买了从德国直邮的奶粉。“德国DHL转国内邮政EMS,在浦东机场过海关过了很久,比预计晚了十来天才收到货。打开包裹,我吓了一跳,没有像以前用泡沫打包,就是原先四盒奶粉的纸箱子稍微用胶带缠着,还能看出被重新打包的痕迹,打开里面有奶粉漏出来,仔细检查,有两包奶粉锡纸包装袋破裂。”

  相比海淘各种不可预知的状况,似乎个人代购也并没有百分百的保障。

  3月8日下午,天气不错,但张小姐的心情却很差。就在上午,她通过海外代购入手的一款Coach手包被周边的朋友告知是高仿的。原本她还想拎着这个包奔赴一个重要约会。“太不厚道,都说不要在陌生的商家那拿货,可我也是经过朋友的朋友介绍,看价格合适才决定在那下单的,谁知道到手却是假货,佣金倒是一分不少。”

  事实上,前述三个例子并不稀奇。“生活品质提高了,考虑到国内各种食品、产品质量问题,大家都想买洋货,殊不知门道不精还需谨慎,有些时候也是防不胜防。”长期从事海外代购的陆小姐告诉记者,那些在淘宝和朋友圈卖货的代购者,往往涉嫌逃税,同时也可能售卖高仿品,并非正品。

  另一位海淘热衷者、曾在美国有过代购经验的陈女士向记者表示,传统海淘模式要经过海外购物网站、转运公司、仓库、快递公司等多个环节,不仅物流成本和速度缺乏相应的保证,一旦发现货品被调换或者破损,往往也没法投诉。因为缺乏监管,售后服务更是无保障。

  跨境海淘发展势头迅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海淘物品的入关是以“个人物品”报关,且转运在美国尚处在灰色地带。海淘物品的总价格包括物品价格、国(境)外消费税、运费、转运运费以及可能没有规避掉的关税。大量存在的小型转运公司是以默认规避关税为前提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安全性与时效性没有保障。

  “海淘产品的售后服务大部分只针对本国有效,且退换货成本很高,就算是全球联保产品,由于海关对于个人物品的收税是以抽查为主,所以在自用范围内的物品有相当一大部分是没有被依法收取关税的,这也是海淘价低的重要原因。但在享受无税低价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产品有可能因无法提供相应关税证明,从而无法在国内享受相关售后联保服务。”除去前述问题,在运输过程中的海淘货品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快递包裹被拆开重新封装、产品在途中被损坏是常有的事情。

  尽管并非“正规军”,但海外代购以及海淘的发展势头却相当强劲。

  小白是一名海外留学生,出国后因为身边朋友的委托,渐渐开始帮忙采购海外商品。她告诉记者,因为跑腿次数增多,委托人们开始给她一些“小费”,圈子扩散开来后,因为积累了几年的兼职代购经验,加上海外产品受欢迎,利润更是不菲,毕业后她全职做起了代购,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个小公司。

  那么,为何“海淘”会如此受欢迎?易观智库分析师林文斌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消费者网购最初会追求价格,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需求在多元化,也在更多追求品质以及品牌等,跨境海淘正好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品质以及个性等的需求。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