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3月14日电(记者赵洪南 孙仁斌)近期,一些中国游客赴海外旅游时高价买回一些国产货的新闻不时被媒体报道,引发中国各界对这一现象的解读和反思。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还需进一步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树立起诚信、优质形象,以占有更多市场份额。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中国游客以高出国内25倍的价钱从日本买回了国产大米的新闻。记者调查了解到,这种大米是在中国盘锦种植、转销日本后被贴牌为“一目惚”上市销售。
生产这种大米的盘锦东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广平说,他的公司从1998年开始引进这一品种,2000年以后才批量生产的。“在大量出口的同时,每年也会有1000吨左右大米在国内市场销售。”
据介绍,盘锦所种植的大米从种到收,再到最后的加工都是在盘锦进行的,散装出口到日本后,厂家会进行不同的包装。这种贴牌名为“一目惚”大米品种在国内市场也可以买到,在盘锦的最低零售价一公斤为12元。
同样品种的大米,竟和中国游客在日本以1500元买了5公斤的“一目惚”大米价格相差了25倍,那么,两国市场上的大米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在沈阳生活的日本人高三贵子女士在食用过盘锦产的“一目惚”大米后,给出的评价是:和日本的“一目惚”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有米香和甜味,比较清爽劲道,并且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日本料理。
不久前去日本旅游时购回大米的沈阳市民李思洋说,和国产的优质米相比,其实口味上差别不大,但听说日本米不会用农药,也没有重金属污染。
徐广平告诉记者,他们所生产的“一目惚”大米在出口前要经过日本海外货物检查株式会社(OMIC)和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IQ)两个机构的共同检测,包括农药残留等检测指标共达598项,如果其中一项不合格,就不能出口。
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说,中国对大米也有严格的检测,主要包括米质检测、生产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污染检测等,“水稻一般在抽穗前打农药,各国大同小异,日本人种植水稻,也要打农药。水稻抽穗以后还有四、五十天的时间成熟,那时的农药基本就分解了。”
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相伴生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企业失信、产品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不时被媒体披露,引发部分公众对中国产品的担忧。一些中国消费者开始把购物渠道瞄向海外,从新西兰奶粉到日本大米,都有中国人“扫货”的身影。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岩表示,这主要是国内的销售环境让消费者产生不信任的感觉,担心自家生产的大米并不安全。
“扭转‘跨国抢购’现象,既需要厂商坚守质量和安全防线、重塑市场信任,也需要对消费文化进行引导和塑造。”张岩认为,让国人信任国货,信任监管,才能把消费者留在国内。“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做到优质优价的同时,也要做到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