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在诞生之初曾获得了宽泛的投资范围,被看作资管界的“宠儿”。来自基金业协会的年报数据显示,尽管2014年上半年监管层开始加强监管,但子公司规模仍呈“爆发式”增长,不过业务结构已出现变化,投向有刚兑风险的房地产、工商企业的产品占比下降,而主动管理、合作管理的产品占比则达40%。
中国基金业协会近日公布,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总规模达12.91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6.26万亿元,增长94%。其中,中信证券、中银基金、民生加银子公司的专户规模分别在券商、公募基金、基金子公司中排名第一。
截至2014年底,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7.95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2.74万亿元,增长53%;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22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7501亿元,增长158%。基金子公司专户存续产品(包括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和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达9389只,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74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2.77万亿元,增幅达285%,全年月均增长2307亿。基金子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快速增长,全年累计达43.09亿元,为2013年收入的4.3倍,少量子公司的收入甚至超越母公司收入。数据显示,银行系子公司仍然是子公司中的“第一阵营”,不过也有少量非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实现规模突围。
银行“富二代”领跑
年报显示,规模排名第一的基金子公司是民生加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4663亿元的资管规模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在身后,第二、三名是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和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规模分别为2847亿元和2439亿元。
第四到第十名则分别是兴业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工银瑞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天地方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融通资本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交银施罗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信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规模均在1000亿以上。
前十名中,有6家是银行系基金子公司。数据显示,69家开展专户业务的子公司中,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共12家,专户规模合计1.54万亿元,占子公司专户总规模的41.2%。专户资金分析师王燕娱表示,由于基金子公司诞生较晚、资本金薄弱,在类信托项目上,竞争不过信托公司,且诞生后不久便面临刚性兑付的资管困境,而票据、信用证等资产主要来自银行,因此,基金子公司这一行业有其特殊性,依靠银行成为其发展初期必然选择。基金业协会在年报中表示,基金子公司作为资管行业新生力量,各自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因此银行股东资源带来的禀赋差异对其发展影响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从银行“富二代”中突围的有互联网基金公司代表——天弘基金子公司、信托系基金子公司——中信信诚也排名其中。业内人士称,前者的互联网思维代入到子公司发展中,客户需求把握较好,后者或与信托股东合作紧密,因此规模发展较快。
业务结构“突变”
实际上,2014年基金子公司的日子并不算“顺风顺水”。2013年11月,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2014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强化对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不仅叫停了“一对多”专户通道业务的开展,而且通道业务要在合同上明确风险承担主体和通道功能主体,对成立不满一年或者其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低于50亿元的基金公司暂缓子公司审批。这导致狂飙突进的基金子公司的业务不断地被规范,业务结构出现变化。
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受刚性兑付危机、经济下滑等市场因素以及监管因素的影响,从投向上来看,截至2014年底,投向房地产、工商企业等实体风险较大领域的产品规模分别为8544亿和7154亿元,占比从年初29%、33%分别降至年底23%、19%。从资金来源来看,随着一对多产品规模占比的下降,个人资金规模占比也逐步降低,2014年底个人资金规模占比较2013年底下降7.9个百分点。从管理方式来看,基金子公司合作管理类和主动管理类产品管理资产规模合计1.51万亿元,占比40.4%;通道产品管理资产规模2.23万亿元,占比59.6%。
大量新业务正在形成。上述规模排名前十的一家非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对新三板投资、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对冲基金等都是公司正在重点发展的新业务,以期待摆脱对通道业务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