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15年02月19日 07:57    来源: 解放日报     吴雪明

  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对外投资规模据估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比我国引进外资高出约200亿美元。这意味着,2014年我国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规模,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这个历史性跨越对中国而言有着重大意义,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碰到的资金匮乏、外汇短缺的“双缺口”时代的彻底结束,进入国内资金相对充裕、有条件大规模开展对外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的新时代。这对于全球投资格局、国际分工布局以及中国国内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何以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萌芽(1979-1984年)、起步(1985-1991年)、发展(1992-2001年)、起飞(2002-2007年)、突破(2008年以来)等几个阶段。在萌芽、起步和初期发展阶段,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很小,上世纪80年代年均不足4亿美元,90年代年均只有20多亿美元。中国2001年加入WTO 后,在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和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进入稳定、高速、持续增长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又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跨国并购良机,推动中国对外投资实现突破性发展,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突破500亿美元,2013年突破1000亿美元。在中国入世以来的12年时间里(2002-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27亿美元快速增长到1078亿美元,增长近40倍,占全球比重从0.5%大幅上升至7.6%;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299亿美元大幅增加到6604.8亿美元,增长20余倍,占全球比重从0.5%上升到2.5%。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列世界第三位,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列世界第十一位,在全球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对外投资实现高速增长,并逐步超过引资规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是全球化大趋势、中国经济发展、企业内生动力等多种力量共同推动的。首先,近年来,投资超越贸易成为全球化的新特点,全球范围内投资便利化进程加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投资都有强劲需求。中国投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发展中国家整体对外投资的巨大发展,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流量总额从2002年的446.7亿美元大幅增长到2013年的4540.7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从2002年的8.5%大幅上升到2013年的32.2%。其次,中国通过30多年积极引进外资和鼓励商品出口,现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积聚了巨大生产能力,具备大规模对外投资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在加工制造和对外出口的成本优势逐步丧失以及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以此优化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水到渠成的必然选择。第三,中国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逐步具备对外投资的条件,并有着强烈希望到国际市场上整合战略资源、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等内在动力。随着我国在对外投资领域改革步伐的推进,包括实行“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管理模式等,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大大提高,特别是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走出去”。商务部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中,非国有企业占比已达45%,中小企业渐成对外投资主角,企业自主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

  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红利”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并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后,为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与动力; 遍布全球的中国境外投资企业给世界各国带去充裕的资本、成熟的制造能力、先进的基础设施以及充满活力的市场和大量的就业机会; 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布局和配置资源,不仅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能源、资源和市场的保障,同时还将为国内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拓展空间,推动中国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进发,为中国经济获得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可能。这是中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生动体现。

  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也意味着中国有条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要素流动、资源整合、市场融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企业竞争力提升和国民收入增长,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投资可以为培育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通道。一是通过对外投资,将中国一部分已经发展很成熟但国内产能相对饱和、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刚刚起步的国家,在中国资本优势的牵引下,并充分利用东道国吸引外资的各种优惠措施,在这些国家里能很快形成生产和出口能力,让低成本优势通过转移生产再次焕发生命力。二是通过对外承包工程或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发挥中国的工程建设能力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建设性价比很高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为东道国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其国民提供便利,也切实推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这一类投资还呈现出深化拓展的特点,比如铁路、核电等行业,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与发展,开始具备全产业链“走出去”的条件,也即从原来承担工程建设为主延伸到产业链两端技术密集型的环节,从而可以从国际投资中获得更大收益。三是通过收购海外资源类企业股权,进行资源产业链的全球布局,这方面的投资既有国内企业独立或联合并购的形式,也有与东道国大型资源公司联合并购或与发达国家联合成立海外并购基金等形式。这一类并购不仅能弥补中国在资源方面的短缺,还有利于打通进入相应资源领域的渠道,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中国在全球资源市场上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四是有一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以委外加工、国外办厂等方式,可以有效应对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规避对我国部分产品的“双反”调查。五是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在国内发展较好、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依托资金充裕和国内产业链配套等优势,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战略性投资,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获取技术、品牌、营销网络等海外优质资产,逐步进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类的对外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最主要的力量,同时还能拉动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六是通过企业对外投资获得海外收益可以增加我们国家的国民总收入,在海外有投资业务的部分国内上市公司也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中国对外投资还为国内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13年在境外企业就业的中国员工就达到了100万人的规模,而国内为海外投资项目和工程建设提供中间产品和配套服务的上下游产业所解决的就业岗位就更多了。

  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趋势研究

  从量上看,2013年中国6600多亿美元的对外投资存量仅约占全球的1/40、美国的1/10、发展中国家的1/8,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而在质上的差距可能更大,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不太匹配。从泰国“大米换高铁”的起伏波折到墨西哥高铁项目的频发变故,从缅甸政府叫停密松水电站项目到希腊新政府叫停比雷埃夫斯港股权收购项目,似乎有太多案例告诉我们中国对外投资面临各种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之路并不平坦。然而,更需要看到的是,在全球对中国投资的吸引拉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内在涌动和中国政府在战略和政策上的积极推动下,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势头正劲,对外投资发展前景广阔。据估计,按照中国近年来对外投资的发展速度,从现在起,再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有望达到3000亿美元左右,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有望接近3万亿美元。到那个时候,中国或许才能名副其实地成为对外投资大国和世界经济强国。

  中国改革开放头30多年里,中国与世界的主要经济交往方式是引进外资和进出口贸易,中国政府和企业占据比较大的主场优势。未来30年,作为重要的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重心将转向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将站在世界大舞台上,面对全球投资大棋局,中国企业不仅要凭借战略支持、资金实力、市场优势大规模地“走出去”,还要精通规则、遵循惯例、善于交流更深入地“走进去”,更要注重创新、打造品牌、赢得尊重更体面地“走上去”。

  就当前而言,中国应该抓住欧美发达国家在经历较长时期低迷后经济复苏步伐有所加快、投资机会逐步增加的“窗口期”,把握新兴经济体整体性崛起、相互间投资大幅增加的“机遇期”,用好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正在进入高速发展前期的“时间差”,大规模推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对外直接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走出去”的企业需要有开阔的全球视野、清晰的发展战略、互利共赢的投资理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国际化运营的体制机制、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一定规模的国际化人才储备和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等,发挥在对外投资中的主体作用,逐步成长壮大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全球性跨国公司。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还离不开金融、会计、律师、保险、咨询等本土中介机构的国际化、专业化服务以及国内媒体舆论、行业协会、智库研究等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中国政府则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强后盾:一是在规则上,积极参与全球经贸投资规则的制定与改革,同时建立我们国家更加广泛的自由贸易区和双边投资协定网络,为中国对外投资拓展更大空间; 二是在管理上,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提高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宏观指导,帮助企业、推动企业更好地走出去;三是在战略上,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重大措施的落地与实施,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广阔机遇和有力支撑;四是在维权上,切实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机制建设,保障中国境外投资企业合法和正当的权益。(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未来30年,作为重要的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重心将转向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将站在世界大舞台上,面对全球投资大棋局,中国企业不仅要凭借战略支持、资金实力、市场优势大规模地“走出去”,还要精通规则、遵循惯例、善于交流更深入地“走进去”,更要注重创新、打造品牌、赢得尊重更体面地“走上去”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