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星火何时会燎原——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述评

2015年02月16日 16:20    来源: 新华网    

  新常态下,东北还能成为中国工业的一面旗帜吗?

  今天的东北工业,面对困难该如何振兴?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指出了东北的出路。

  希望,正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在白山黑水间闪耀。

  谁来撑起东北经济一片天?

  在有着“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铁西区,矗立着一座重60吨、高20米的钢制吊钩雕塑。远远望去,线条粗犷,力拔千钧。人们为它起了一个名字:力量。

  吊钩是工业文明的象征,是拉动东北铸就辉煌的力量。

  然而,这巨人擎天的力量今天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2014年,东北三省“原字号”、“初字号”等资源类产品、“老字号”面向投资需求的传统装备制造和重化工产品,普遍遭遇量价双跌、利润锐减的困难。

  今年一开年,国内钢价暴跌,热轧板卷每吨价格一下子跌去500元。这让本来“一吨钢利润卖不过一瓶水”的钢铁企业雪上加霜。本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难展愁眉:“中钢协公布的钢材价格指数创十多年来新低,几乎所有下游行业产能都过剩,这对我们钢铁企业冲击巨大。”

  在东北三省中,吉林增速略高于其他两省,主要是依赖汽车产业保持的增长,而石化和农产品加工业也出现困难。

  企业困难、产业遇冷的背后,是结构性矛盾、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的结果。

  当以“原字号”“初级品”为特征的产业走低,就注定了对经济周期高度敏感的东北经济下滑。

  当中国进入减速换挡的经济新常态,发展从依靠投资要素驱动更多转向创新驱动,以重化工、投资需求为主的东北产业结构,昔日的优势顿成劣势。

  “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服务业比重过低,民营经济不发达,这些都构成了东北对新常态的不适应、不匹配的‘摩擦力’”。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齐鹰飞说。

  重新撑起东北经济的一片天,不能急功近利,要做长做深。老产业的优势巩固放大、新增长点的孕育壮大都需要时间,正如汽车弯道行车要放慢速度一样,在动力转换过程中东北经济正处于这个换挡期。

  危机与出路并存,阵痛与希望交织。摆在东北面前的,要真抓实干培育火种,拨高火苗,让新引擎启动点火。

  转型中闪耀的新亮点

  面对低迷不振的市场行情,东北一批老牌企业没有慌不择路,而是依靠创新驱动坚持转型升级。

  在新常态下,创新是360度的,不仅是技术,还包括理念与形象。

  从通用到西门子,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企业都是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给人的感觉是“高富帅”。而东北许多大企业仍给人以“傻大黑粗”的印象,是老字号的大工厂。

  制造企业服务也能赚大钱,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总经理吴生富对此深信不疑。

  “设备到用户手中就应像傻瓜相机,只要知道按快门就行了。”吴生富说,“我们不仅向用户提供产品,还要向用户提供系统、全面的解决方案。这样做了,甜头也就来了。”

  2014年,远在齐齐哈尔的中国一重承揽国内外工程总承包合同数十亿元;沈阳鼓风机集团在国内市场实现了50%的进口替代率,1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系统服务;北方重工拿下伊朗Pasco钢铁公司6.7亿元人民币选矿工程总包订单,从单一卖成品向集成服务、总承包突破。

  创新是增长的永动机。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看来,适应新常态的关键是营造新的增长点,核心要素是变革、是创新。

  新常态下有新作为,东北一批站在世界前沿的新兴产业正在发光发热。

  东软集团,这个从做汽车音响起家的校办企业,正谋求成为智慧城市的设计师和建设者。

  “以前靠外包等国际业务养着国内业务,现在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东软集团副经理王楠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健康医疗产业的阿里巴巴。”

  为4亿医保人员提供服务的软件运营商、方案解决商,网上远程诊断连接国内上千家医院,2000多万人次的远程医疗服务,东软这家喝着辽河水长大的企业,路越走越宽。

  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是一场硬仗,既要“有中生新”,又要“无中生有”。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新兴产业正在黑土地扎根发芽。

  哈工大等36家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协同创新机制,共同突破机器人产业关键技术,推动机器人技术产业化;以印度班加罗尔为目标的大连,收入过亿元的软件企业超过100家,行业产值占全市GDP超过10%。

  创新驱动,扬长补短。寥廓的东北大地,已现点点星火,虽是烛火之光,却是希望之炬。

  星星之火如何燎原?

  “放手!”——订单下滑、利润稀薄,尽管如此,当记者问及需要政府帮企业做什么时,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这位大型国企掌门人脱口而出。

  关锡友喊出的这一嗓子,沈阳铁西区委书记阎秉哲深有同感。干过区政府一把手的他也曾经下基层、进企业,管这管那。

  “企业院子里的事情政府不要去乱插手。”阎秉哲说,“现在回头看,政府去包企业,能包好吗?搞好东北经济,一定要管好‘看得见的手’,才能放开‘看不见的手’,让企业大展身手。”

  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过完年,全国各地春季招聘就开始了。然而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响应者寥寥,因为这里连3年后的学生都被预订一空。

  “前不久,上海、宁波的企业来找我要人,我说自己都不够拿什么给你?”大连金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解学慧说,这几年政府投入4亿多元为软件学院等单位建设人才实训基地,现在到收果子的时候了。

  大连有600多家软件企业,英特尔公司还要扩充产能。培养人才就培养了增长点。

  不去瞎搀和企业院子里的事,搭建平台培养人才才是政府该干的。再造企业的外环境,激活各种创新因素,让星火尽快地连线成片,越来越旺。

  冰雪下已有绿色生机,夜空中也有星光闪烁。

  暮冬的沈阳法库财湖机场,一架翼展长14.5米、全机长6.6米的白色轻型电动飞机,如迅捷的海燕,斜掠升空,拉升、攀高、俯冲、旋转……这款名为“锐翔”——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载人飞机,2月6日,在通过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审定后,首秀表演。

  “通用航空是一个大产业,我国的发展空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很大,关键是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去追赶和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说,“如若赶超,必须走清洁能源的发展之路。”

  通过审定的当天,“锐翔”拿到了18架生产订单。尽管“锐翔”一灯如豆,可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可达1:10,未来面向的是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的庞大市场。

  看准时机,找准项目,就要乘势而上,这样才能聚沙成塔,囊萤成炬。从沈阳法库崛起的通航基地,瞄准的就是全产业链和高附加值。

  嗅觉灵敏的资本,在东北寻找到更多商机。

  戴尔来了、飞利浦来了、西门子来了……短短不到两年时间,31家世界500强企业强势入驻沈阳国际软件园。海外巨头们纷纷“抢滩登陆”,看中的不仅仅是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和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更看中的是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

  去年以来,数百家央企、民企和沪企,走进东北寻找新商机。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浪潮中,新一轮资本“闯关东”未来可期。

  作为新中国工业的火炬手,东北以力争上游的精神曾引领民族工业阔步前行;在经济新常态下,勇敢地担当起“传火者”的角色,以改革创新的力量引领星火燎原,东北定能重塑辉煌!(记者王振宏、石庆伟、陈梦阳、闫平、齐海山、辛林霞、彭卓)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