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保险”本色,利率走向市场化
□本报记者 刘伟
早报讯 上周五,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新版《万能保险精算规定》。根据《规定》,保监会将于2月16日放开万能型人身险的最低保证利率。这预示着未来投资者可能会享受到更高的保底收益,也有利于万能险回归到保险产品内在的保障本质。
说到万能险,很多投资者可能首先想起的就是在网上销售的那些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高收益产品。“既是万能型寿险 ,又是理财神器。”近年来,披着保险华丽外衣的万能保险产品正在不断占据个人寿险市场。2014年,万能险保费规模达3421亿元,占人身寿险的比例为20.5%。然而这个规模庞大的保险产品却脱离了保险的保障本质,成为投资者眼里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这次利率改革无疑会改变万能险产品此前的不良倾向。
据介绍,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放开前端,取消万能险不超过2.5%的最低保证利率限制;二是管住后端,集中强化准备金、偿付能力监管,最低利率约稿,准备金越高,偿付能力要求越高;三是提高风险保障责任要求,最低风险保额与保单账户价值的比例提高3倍,体现回归保障的监管导向。
放开最低利率会不会导致保险公司打响收益率大战呢?海通证券发布研究报告认为,在费率改革之前,万能险实际上已间接实现市场化,其收益主要体现在实际结算利率上。目前万能险的结算利率普遍在4%至6%,均高于3.5%。此外保险公司提高保证利率的动力并不强,以上市公司中万能险占比最高的中国平安为例,其最低保证利率长期维持在1.75%,远低于此前2.5%的上限,因此或许会有一些公司会提高最低保证利率,但并不会出现收益率大幅提升的情况。
长期来看,利率下调也有利于人身保险发展,因为长期回报比较稳定,根据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外的经验来看,低利率是有利于寿险业发展的。不过保险公司也要避免重复以前出现过的利差损风险,所以要“管住后端”。人身险费率改革以“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基本思路,前端的定价权交还给保险公司,保险的预定利率由保险公司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确定,后端准备金评估利率由监管部门根据“一篮子资产”的收益率和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综合因素确定,以此来调解和管控前端合理定价,关注风险。从这个角度看,市场化的利率更会促进保险公司选择合适的最低保证利率。
无论如何,这次万能险利率改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有利的,既可以享受到更高的预期回报,又可以提高产品的保障水平,我们期待这样的改革措施更多一些。
万能险2.5%的最低保证利率今起放开
回归“保险”本色,利率走向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