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公布了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这一指标,这将为后续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由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相对平稳,将其作为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监测指标,既与其他经济变量间同比增速作比较分析,也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分析指标。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增量,均与广义货币(M2)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同时,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和增量统计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关系。它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为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信息支持。其他一些金融指标如人民币贷款、存款、货币供应量等也都分别存在存量和增量统计。及时统计并公布增量及存量数据,可以使社会融资规模这一指标更加完善,能更全面反映经济与金融的关系。
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称,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概念的提出是我国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对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具体来看,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具有如下作用:首先是促进直接融资发展,改善融资结构;其次是提高金融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是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社会融资规模能够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第四是加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体系稳健性评估;第五是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指标口径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整个金融体系。加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有利于监测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和评估总体流动性水平, 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的监管,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出台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提供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