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A股迎期权时代 基金公司积极研究对冲效果

2015年02月06日 06: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6日讯 (记者 康博) 下周一, A股市场将正式迎来“期权时代”,为了保证系统安全上线,上交所在2月7日将进行期权通关测试并对系统做全市场通关验证。专业人士介绍,因为相关门槛比较高,所以开户者并不多,并且目前制度实行了严格的投资者管理和限仓,ETF期权上市初期的交易也不会很活跃。

  但这些都不能阻止基金公司对此“新鲜事物”的热情,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基金公司开始着手研究将期权运用到相关基金产品之上,以期抢到市场先机。

  首个期权产品即将上市

  近日,上交所发布《关于上证50ETF期权合约品种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于2015年2月9日上市交易上证50ETF期权合约品种。据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表示,截至2月2日,71家证券公司和10家期货公司都已有投资者开户,但数量不多。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股票期权开户要亲临柜台,现场要录音录像,还有相关知识的考试“创关”,因此开户者并不多。某券商内部人士介绍,现在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对期权开户把关比较严格,投资者也很审慎,所以开户数量不多,但基本符合机构的预期。

  “丰富的投资策略是期权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之一。”申万宏源研究所认为,不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如何,投资目的如何,总能找到一种或几种合适的投资策略。投资者既可以将期权作为高杠杆的投资工具,也可以用期权作低杠杆投资;期权也是一种对于现货及期货的有效对冲工具,可为投资者降低市场风险;通过现货与期货、现货与期权以及期货与期权的相互套利,市场将更加趋于有效。

  据介绍,个人投资者参与期权交易,必须满足资金门槛、经验门槛及知识门槛。具体来看,在资金门槛方面,个人投资者需满足自有资产不低于50万元;在经验门槛方面,需指定交易在证券公司6个月以上,具备两融资格或金融期货交易经历或期货公司开户满6个月并拥有金融期货交易经历,且具备期权模拟交易经历。此外,个人投资者需要在营业现场参加期权知识考试,且期权交易要求个人投资者没有严重不良诚信记录等。

  仅资金门槛一项来看,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发布的2014年12月统计数据,拥有A股流通市值在5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一码通账户数量仅占5.95%。

  目前,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齐鲁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东方证券8家证券公司成为上证50ETF期权的首批做市商。内部人士透露,8家做市商承诺可以拿出10亿到30亿不等的资金来支持ETF期权做市业务,但预计相应的回报将非常有限,不指望在期权上市初期赚钱。对于未来发展,其认为ETF期权至少要到1年以后才会对其他市场造成显著影响。

  基金公司积极研究相关应用

  与投资者的“淡定”相比,基金公司却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有媒体报道,今年1月9日,证监会正式批准上交所实施股票期权交易之后,众多基金公司便开始大规模深入研究期权产品设计可行性。而在最近券商组织或专业期权报告会上,也充斥着各大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此现象说明,各大基金公司都在寻找新突破口,力求设计出最实用、最有价值的期权基金产品。

  据悉,业内一些基金公司“觊觎”与期权相关的产品已是良久,并非一时心血来潮。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的一位副总在去年就曾透露,一旦个股期权推出,该公司将势必推出与之相关的基金产品,争取抢得一定的市场先机。

  目前已有公募基金公司在研究将期权品种运用于指数增强型基金之上,期权策略指数增强基金原理在于,买入认购期权获取市场上涨收益。而除了增强指数基金,另一类重要品种——保本基金也有望在期权推出之后,多了新的保本策略。某基金公司金融工程部总监表示,未来保本基金可以通过95%资产买入债券,5%资产投资期权,或是利用投资债券所获利息投资期权,实现下可保本、上可增强收益的目标。

  但有专家表示,中国的基金经理对衍生品工具还相对比较陌生,期权产品设计可能会简单,但基金经理们的投资能力可能有限。因为,期权投资更专业、变数更大、互动性更强。传统基金经理擅长A股投资,却未必适应技术水平更高的期权投资,之前开放的权证、股指期货投资等,公募基金实际运用也并不多。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总监也认为,上证50权证推出之后,基金公司可以开发新型的指数增强产品、保本策略产品以及在专户平台的结构型产品,但就整个公募基金市场来看,目前还看不到普遍试用期权的倾向。因此,试用股票期权的专户会在1%以下,上证50ETF期权短期内不会产生轰动性效应。

  虽然短期内对市场并无太大的影响,但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却为专业投资者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专家介绍,在此前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证券市场中,基金管理人只有通过二级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通过股票价差买卖套利。期权产品推出后,基金管理人有了保留收益、转移风险的新投资工具,可大大拓展基金参与证券市场投资活动的空间。这本身也是一种维护市场稳定性,促进证券交易活跃度,完善基金投资风控体系,创新基金盈利模式的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